来广州第十年了,非常喜欢这座城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交通非常发达,遍地三甲医院,到处是名校,全球各地的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羊城美景,一年四季永不谢幕。
广州的人口,目前已经超过1867万(2020.11.1数据),高楼林立,到处都是CBD,人口密度大,本地人口占比小于50%,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广州人以及旅游、工作的人。这里非常包容,无论你颜值几许,都是“靓仔”“靓女”,几十条地铁线路,可以带你去这个中国一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房价虽然很高,但相比另外三个重要的一线城市北上深,已经算是理性的了。
只要你勤奋,努力,就可以在这里愉快的生活。我曾在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南沙板头住过几个月,感谢大学同学饶军、祝和国、黄亮的帮助。那是我第一次到南方这座气温较高的城市。
板头就在当时的4号线最后一站金州附近,这里其实以前应该是乡村,现在建了很多小产权房用来租给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但到处都是快餐店,湖南菜、广东菜、四川菜居多。公交车开的非常快,一般我们是坐到黄阁地铁站,下车后就可以直接坐公交回到住处。快餐店的选择也挺多的,我喜欢吃青瓜瘦肉饭、凉瓜牛肉饭,而有时候饶军和室友也在家里做饭吃,那时候他们已经在南沙的企业上班了。两个月之后,我离开了广州去湛江上班了。关于我的求职经历,我会在将来的某一篇随笔中详细介绍。
2012年,我重返广州,在中大附中上班,不知不觉已经带完3届学生,目前正在陪伴第4届学生一起学习高中化学。
下面,我分享一些探索广州的经历 ,也许对新来广州的朋友有帮助,但这只是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仅供参考。
1教研和科研
广州的教研,是货真价实的。作为一名教师,平均每学期参加4~5次广州市教研,1~2次区教研。如果你喜欢研究教材、教法、试题、信息技术等,都可以自愿且免费的加入中心组,每一个中心组都由若干老师组成,由不同的教研员带领,进行某个主题的研究,中心组的老师们会提前一个星期甚至更早进行集体备课,多次商讨,奉献出最佳的教研素材和讲座。广州市举办过多次论文比赛、教学技能比赛等,常年征集教学案例。各区都有公开课的评比,例如海珠区有海教杯和明珠杯,分别面向中青年及新秀教师。
广州图书馆,用身份证可以办理读者证,藏书丰富,你可以一次借15本书,即使逾期了,也不用担心,一天扣0.2元。除了借书,对于需要写论文的朋友来说,最大的方便就是可以在线上,通过广州图书馆的网站进入“资源”项目,免费下载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论文,caj或者pdf格式任选。
比方说,要上一节公开课,在学期初就要确定主题,然后查阅大量的论文,看看别人做过哪些尝试,我自己有什么可以做的。备课也是需要团队的,同一科组的老师,多次磨课,面对空教室试讲,面对学生试讲等,追求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佳。我自己不太擅长上公开课。
听市区中心组老师每次教研时的发言,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有时候教研会也会邀请一些专家来讲座。北师大王磊、胡久华、支瑶、魏锐等老师,华东师大王祖浩老师,东北师大郑长龙老师,华南师大钱杨义、邓峰老师,《化学教育》朱玉军老师,还有很多专家我没有来得及统计,市区教研员老师,每一届中心组成员们,都做过各类专业的讲座,在这个学术氛围下,只要你用心聆听,积极实践,一定会有进步和收获。
评职称是一项激励教师成长的任务驱动。你需要主持研究课题,上公开课,获一些奖项,教学成绩,班主任德育工作等,项目繁多。比方说课题,做为我校马春秀副校长的课题组成员,我参与了微课的制作和研究,这一做就做了快8年了,正是这个课题,让我迷上了微课制作,我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比方说,高考题,你做成了微课后,任何学生如果不会做,或者不太理解解题方法的,可以自助观看微课,不像以前,十个学生来问你同一道题,你要讲十遍。微课,我现在已经做了几千个了,具体数量不记得了,我几乎每周都要抽空做一批微课。
目前,我已经完成2007-2021年的15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制作,收录了1893道题。主观题需要的时间更长,一边编辑文字材料,一边制作,速度较慢。我还把新授课录制成微课程,帮助同学们复习或者自学用,但这项工作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我又要重新制作新版本的了。如果将来时间允许,一些解题方法类的微课也是有必要制作的。
关于科研方面,广州市每年都有很多项。我参加过的有“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青创赛”)、“家庭化学实验100秒”、“我与化学活动”等等。青创赛我带领学生参加了7届,以前是刘勇斌副校长带队,现在是杨艳君主任带队,我们学校是一所科技特色学校,每年有项目获得市一等奖,继而又获得省一等奖,甚至全国一等奖。
在主管科研的老师的带领下,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经验。选题,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也可以和大学、研究所合作,让中学生参与科研,体会科研的艰辛过程和乐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的项目通常都是实践型的,要真正做研究,还要写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科研素养都提高了。
市赛,我记得在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大学城广大附中、六中、番禺中学、华侨中学等举行过,省赛在六中或者其他学校,全国赛的话,我随团队去参加过一次,2016年8月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举办,那也是刘副校长的母校。我们的成绩还不错。每年获奖的等级和种类都在校史室永久记载着。
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今天暂且说这么多吧。如果您有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分享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