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3/1/9 12:18:00
>>再读《苏州园林》

在上年的暑假,随手翻开语文课本,被苏州园林的古典园林之美吸引了,又听闻曾是《红楼梦》的取景拍摄地之一,就直接飞去苏州去看看。第一次游览苏州园林,夏日温度直达38度,但仍沉迷于蜿蜒曲折的园林小道上,曲径通幽。某日心血来潮租借了一套宋服,弄了头饰,顶着“千斤重”的头饰走累了,停靠在水边池沼,托着腮拨拨扇子,看徽式建筑白墙灰瓦,看阳光透过琉璃玻璃,看盘虬卧龙的古树,看锦鲤穿梭在夏日荷塘……想象着往日的闺阁小姐,悠闲惬意,真有种“三步不出闺阁”之感。在这一刻,我爱上了苏州园林。

精心准备了公开课,很可惜,我未能把我这份欣喜传达给学生。虽然课堂的流程与设计很顺畅:抓住《苏州园林》说明文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学写导游词——对比阅读《红楼梦》。但结束之后,我上得比较理性,我被 “说明文”的文体意识束缚,缺乏了美感。又或者说,有“美”的展示,但我用了理性的方式引导述说,少了“美”的体验。在本次教学中,令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仍停留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

一篇文章怎样能上出有美感呢?我非常感谢中附的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英语冯奕老师说:“我听过很多语文课,好像都有朗读,学生读起来感觉那抑扬顿挫就很有感觉。”对阿,虽然这是一节说明文,但本质上一节语文课,朗读也是很重要。思品张晓华老师说:“你去过苏州园林,如果你像导游一样,带着学生浏览的方式把文章串联起来讲,学生感受会不会感受深一些?”这让我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语文科组内,也感谢许多前辈给我的指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我回想起备长张芝姐姐在备课时给出我的一个意见:“写导游词和《红楼梦》的对比阅读,两者都可以是亮点,任意删掉一个都会有遗憾,但是如果两个环节都保留,那样时间会太紧凑,可能重点也难以突出。你是有想法的,要想好自己擅长的部分,考虑清楚哦。”最终,我还是不舍得,两个部分都保留了,结果真如姐姐说的那样。看来取舍也是一门学问,有舍才有得,或许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才会大胆做出决定。感谢张芝姐姐一直尊重我的想法。

在课后,何芸华老师首先肯定我的精心备课,对我一番鼓励。随后,他也提出帮助我如何展现“美”的方法,他认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篇文章来说应该是一个重点。文章是理性的,但老师的处理可以是感性的。例如在开头播放视频,让大部分没去过苏州园林的孩子感受一下园林之美,有个初步印象就快速可以融入课堂。在品读《红楼梦》时,文段很长,但可以带领学生开口朗读一些句子,让学生有语感,再来品析,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科长孟华民老师说:既然展现学生的作品,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朗读呢?他们自己写,情感自然与你来朗读会不一样,还是得尝试放手让学生多展示。当点评之后,也可以展示规范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学生的差距在哪里,这样会不会更好?孟老师让我意识到,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如何提升的,在阅读的同时,也有写作水平的提高。

谢宇珍老师还激情演绎地做了一次导游,带我走进课本身临其境再游苏州园林。你看,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看到的是理性的文字,看到的是大处,但是去过的人,就可以看看细节。例如我们看一面白墙,墙角边会种植夏季的草,但墙上种植的同时会有另一种季节的树,精心的园林匠人不会让白墙单调,让游客在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画意美。又或者看一盘虬卧龙的古藤,你会发现附近的藤架子上会开花,冬天会有薄雪,匠人们绝不会让古藤感到孤单。我们又可以看看窗户,每一片琉璃瓦的颜色图案都不一样,门窗镂空也是精心雕琢……到最后,问一下学生,苏州园林有那么多园子,园子很多很大,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就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完美的图片。”这不就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码?这时我们可以把叶圣陶写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展现出来:本来叶老先生是准备为一本摄影集写序的,但后面摄影集没有出成,这篇文章就出名了。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呢?噢,原来这文章就像一个旅游宝典阿!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人,跟着这篇文章,去看每一个园子都不会出错;去完苏州园林的,再读这篇文章,园林的特点果真是这样,这就是叶老先生的成功阿!听完谢老师的评课,我整个人醍醐灌顶,这就是成功的教学!老师带领学生领略文章之后,如果能触发学生立刻买一张机票飞过去看看,这就是美的感染力。谢老师鼓励我:备课的时候就多想想学生想知道什么,虽然这有点难,但是我相信你慢慢积累是可以做到的。我实在太佩服谢老师了!

在学生指导上,感谢蔡老师给予我的意见。她说:如果我上公开课,我是很想突破自己的,我会看很多的文献找到突破口,找到一个“亮点”,不想只是平平。她也交流了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给我,如果是我,可能会让学生朗读,我们的感受无法代替学生的感受的,学生在朗读时也会增加写作的自豪感。我们要学会放手,控制自己不要讲太多。关于与学生的交流,我也和杨婷婷老师做了简单的交流,学生成功作品的背后都少不了老师的用心。

最后,感谢同备组的楠楠与缘源,在准备公开课时借班给我理顺流程,一同让课堂流程过渡更自然。这次公开课的准备暴露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存在问题,这也是我成长的契机,感谢学校的平台,感谢中附各位友爱的同事们。

angelnewsty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教学反思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angelnewstyle/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