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转化行为偏常生是教学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正所谓"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转化行为偏常生工作最主要的是研究行为偏常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感觉行为偏常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有个别,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欠缺,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导致这些原因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二、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于是,引起情绪不稳定或忧郁,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三、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 针对以上行为偏常生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对行为偏常生的转化大概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1抓住他的闪光点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爱护、信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进步、向上。" ①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偏常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引导,它会助长诸如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对于行为偏常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为他们创造享受成功的"高峰体验",这样,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说过:"'高峰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的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确如此,像我班的张某某同学,刚开学时他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是块读书的料,对自己前途毫无信心,而且他的行为习惯很差,同学都有点疏远他。但后来我发现他的画画得特别漂亮,已是就有意识地让参与负责班级的板报、手抄报工作,并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当他在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获奖后,我马上找他谈话,充分肯定他的能力,并鼓励他只要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定也会很优秀,然后在班会上进行表扬。后来他慢慢找回了自信心,一些科目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习惯也改正了很多。再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每天上学不仅听英语课是外语,听数学、物理等都像听外语,一上课就头痛,像受罪,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作业常常不交、厌学,下课躲在厕所玩手机游戏,学校对他采取了处罚措施,家长也请来了多次,但是效果不好。我们换了个方法,找到他的优点和长处,以赏识入手。该生篮球打得好,对待同学很讲义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于是,我们在班上成立篮球队,大家选他当队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树立他在同学中的良好形象的一面;并且组织与其他班上同学开展球赛。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方法,这个学生不良行为改变了,开始热爱班集体了。 2.保持一颗宽容心 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孩子犯错误是常事,如果不用制度去惩罚他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转化行为偏常生不是对学生无休止的批评,不是反复写检查,更不是对他们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对他们真诚关心,真诚爱护,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对他们所作的分析,所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行为偏常生也不例外。对行为偏常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更不能蛮横训斥、惩罚。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当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觉悟,才能从心底里痛改前非、积极向上。因为"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会比惩罚的作用更加强烈"。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尊重行为偏常生的人格,给他们留面子;另一方面宽容行为偏常生的缺点,给他们留后路。事实上有许多这样的行为偏常生,在社会上,他们常常是被歧视的对象,在家庭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在学校里他们常常受到老师的嫌弃。由于他们受到太多的批评、训斥、指责甚至惩罚,因而他们就与人们之间产生对立情绪,教师的指导在他们身上很难奏效。因此,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就得处处体现尊重、体现"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年轻的教师一个教育的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的自己的尊严感。"④初中生已萌生了成人意识,很要面子,因此作为班主任只要以尊重和宽容去呵护和关怀,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