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前,余求学于德国科隆。一日课暇,尝漫步市井间,见有巷名为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者,知以中华基督传教三圣1)之一汤若望先生故居为名,殊为惊喜。
二日后,访科隆汤若望协会主席莱因哈特君与琴今—噶纳夫人于寓室,言及陈年旧事,不禁唏嘘。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字道味,西洋日耳曼人也。公元一五九一年生于科隆,一六二二年来华,一六六六年八月十五日殁于中国京城。汤公在华身历明、清两代,崇、顺、康三朝,置身于宫廷荣辱沉浮之中,实为异数。
明大学士徐光启卒,汤若望为之行终傅礼,在京中修历期间得化行禁中,十余年间领洗进教者,宫中百四十人之众,其中王妃三人,及中官庞天寿。宫中建圣堂两所,现不存焉。闯军破城前,崇祯帝尝逃至宣武门城上,汤公于城下南堂,与之遥相互望,为崇祯帝生前最后行迹之仅有记载也。
汤公虽一西洋教士,然于清开国后出任钦天监监正,着一品顶带(按清吏律,钦天监监正仅为正五品),诰授光禄大夫,晋一品,封荫三代,准著绣鹤补服。后为顺治爱妃董鄂氏所出和硕荣亲王葬期择日,与杨光先斗法,身陷囹圄;并以医学知识见信于孝庄太后,以择康熙为帝出谋而定有清一代大局。凡此种种宫廷旧事,汤公均参与其中,实为史料钩沉之关键人物也。
时过境迁,汤公之名今仅为一象征耳。莱君言之,文革高潮年月,科隆有激进大学生,赞成中国文革运动,乃组织协会,据汤公为名,亦称汤若望协会,以为支持。二组织政见不同,不免口舌相向。后更形同水火。莱君遂以盗名罪与之对簿公堂。莱君乃名律师,果胜诉。莱君愤言,黄口小儿,竟敢冒汤公名讳之大不韪以助力文革,岂是吾之对手。至今言之仍悻悻然。琴今—噶纳夫人崇拜莱君日久,亦于侧抚掌大笑。我等从旁观之,殊为趣事。
汤公身后,备极哀荣,葬西城滕公栅栏墓地(今阜城门外车公庄)。文革中,汤公墓碑为红卫兵所毁,不知德国另行组织汤公协会之激进份子于此作何感想。开放新政伊始,为结西洋访者之欢心,乃修葺墓园,复接断碑。墓地位于共产党北京市委党校园内,余年前访旧,竟不得其门而入,亦以为憾。
近有影剧《孝庄秘史》播映,含汤公玉成顺治董鄂氏互通款曲一折,实乃剧作者施一罗漫谛克手法,以博一掬怜香惜玉之泪水,倘汤公地下有知,或可含笑九泉矣。
汤公著作存目:《主教缘起》四卷、《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真福训诠》一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新历晓惑》一卷、《远镜说》、《恒星出没》、《交食表》、《西洋历法新书》三十六卷、《奏疏》四卷、《新法表异》二卷、《赤道南北两动星图》、《中国耶稣会传教史略》(拉丁文,出版)。另有《火攻挈要》(汤若望口述,焦勖撰)等。
注释:
1)为利公玛窦(字西泰,P. Matthoeus Ricci, 1552-1571),汤公若望,及南公怀仁(字敦伯,P. Ferdinandus Verbiest, 1623-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