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7/8 16:23:00
>>读《诗经》中的自然景物(三)

《雅》和《风》相比,明显端庄雅正了起来,陈述的都是公侯家国之事,不是“桑间濮上”之音了,其敦厚委婉的风格更有一番深沉的韵味。《小雅》中一组关于文王遣戍役、劳远和勤归的诗作里,《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车》中接着:“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这些并不特别的景物放在派遣大臣戍边的情境下,立刻显出一种肃穆的气氛,似乎景物也随着内容的宏大化而重了许多,深了一层。还有些似在《国风·召南》中出现过的: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小雅出车》)

 

《草虫》通篇是这样重章叠句,在反复吟咏中表达对情人的依恋之情,真挚而俏皮。而几乎是同样的句子插入对南仲出征艰辛劳苦的点滴回忆中,添加的是悲壮庄严之感,这几句是代言,写南仲之妻望夫早归的心情,前面是对出征时兵车雄伟的场景,后面是对凯旋归来的渲染,这里的“草虫”和“阜螽”便和前者有不同的音声了。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色彩,它们都是可被塑造和可变换内涵的生命体,这样的例子还有《谷风》、《钟鼓》、《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青蝇》、《鱼藻》、《采绿》、《白华》、《绵蛮》、《渐渐之石》、《何草不黄》等,还有《大雅》中的《旱麓》、《凫鹭》、《江汉》、《卷阿》等,悲悲切切,可歌可泣,动人情衷。《南山有台》和《蓼萧》两首歌颂君子美德的诗也是如此,用一般物象烘托出庄严的东西来。

《雅》中有许多刺诗,然而同是刺诗,《雅》的作者便不像《风》的作者那样快言快语,豪爽无所顾忌,其中多有忧国忧民之辞,有大夫对国君谆谆的劝勉,蕴含深切的节制的哀伤。大概他们是孟子所说的“贵戚之卿”,家国与个人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绝做不到将自身置之度外。《小雅·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等诗篇中不仅用各种自然景象寄托人物的悲愤心情,如“正月繁霜”,暗示当时政治的混乱,时势的艰险,所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主人公还问天问地,《十月之交》中用“日有食之”,“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表现渲染反常现象,警示国君“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天地已经降下凶兆,“哀今之人,胡憯莫惩?”一位劝诫者的苦口婆心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们往往借用譬喻或一连串的问句,委婉沉痛地提出批评,如《小宛》中用庶民去采摘田野的大豆,蜾蠃蜂抱走螟蛉的幼子来说明要教育后代的道理,《大雅·洞酌》用灌溉比喻君子治人,《荡》中用树木腐烂从根开始比喻国家表面安定,实则离灭亡不远了。《小雅·大东》中“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一串问句,见景生情,喻当时王室徒有虚位而无实力,犹如有名无实的河汉织女。⑽牵牛启明、西之长庚、北斗南箕,均历历入目:“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作者无奈之极,有怨而不能伸,有怒而不可发。《四月》几乎通篇有景物,从四季变化到山川鸟鱼,乃至于各种植物,均告作者漂泊无依之哀,国破家亡之感。如果说《国风》的刺诗有“讽时”的成分,那么《雅》中的刺诗应该是“劝时”的成分多些吧。从诗序中似乎可以窥出变化来,如《大雅·卷阿》:“召康公戒文王”也,《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中有“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的描述。⑾有激烈的言辞如打骂谗佞小人的《巷伯》,但更多的是士大夫们悔恨自己仕于乱世,甚至不禁发出“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的绝望喟叹;同时极尽所能劝谏国君,或寄希望于古人,思古喻今,希望改变现状,他们对国家是负一份责任的。他们往往向昊天倾述和寻求帮助: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大雅·板》)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大雅·云汉》)

 

询问上天为何降灾难于人间的句子还有许多,《瞻卬》、《召旻》、《桑柔》等诗中都出现向天祈求的情景。先民对天有尊崇之情,比如标榜文王等圣贤受命于天,获得统治的合法权。在人们的意识里,天象、时间和人事有神秘的对应关系,如《豳风·七月》中描述的农事,以七月火星朝西开篇,人们一年乃至一生的日子都与自然环境和景物的变迁轮回息息相关。也许正是这种在环境中浸染成的朴素的天人观,最初启发了礼乐的文明?描写祭祀燕饮场面的诗歌从《小雅·楚茨》到《大雅·生民》,从《小雅·鹿鸣》到《宾之初筵》,到《颂》中种种祭祀乐歌如歌颂先祖的《清庙》、《玄鸟》、《烈祖》、《殷武》等,还有祈祷丰收的《载芟》、《良耜》,古人甚至对万物也有普遍的信仰,从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到山川草木,各种神祇身上都寄托着人们对俗世生活的感激与珍惜,对精神世界的想象和构建。上祭天追祖,尊圣攘贤,下和睦人情,调和万物,成为先民生活重要的内容。陈致先生经过考证,认为《颂》诗原本属于祭祀用诗,在古代“诵”与“颂”往往互相通用,这类汉字“肯定是西周时期创造出来,以此来表示某些乐器、音乐表演、音乐体式和口头文本。”⑿《颂》中到处表达圣人贤君德配天命,是沟通天地的桥梁,是文明的指定继承人和传承者。其中对自然景物着墨很少,往往带上了神秘或肃穆的恢宏气质,如远古的玄鸟、振飞的白鹭,从“蒙山”到“海邦”,四方上下,浩浩荡荡,显出赫赫的气象;多人为景象的刻画,如宗庙、宫殿以及兵车,祭祀用具等,再现了先民在这片原始土地上创建文明的过程。

《诗》三百篇为后世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合上书卷,往往是其中的画面长留在脑海。其抒情叙事方式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一切情景都不只是情景,这里孕育着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集体想象,是礼乐文明的滥觞。

dadandiao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博文3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dadandiao/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