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7/8 16:22:00
>>读《诗经》中的自然景物(二)

自然之景物和生活情景不仅可以用来抒发情衷,还可以用来譬喻说理,有两首有趣的诗似乎便是这样的: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陈风·衡门》)

 

多么精当的比喻!用种麻和砍柴来比喻取妻要依礼而行,贴切通俗。《衡门》中的劝诫更是在拙朴中见出精巧来,用食鱼比喻取妻,俏皮又不失庄重。古时统治者注重人口增长,男女到合适时候就要及时成家,还设有专门的媒官“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⑹采诗原是为教化人民,诗三百篇,都在为建设一个道德理想国而表情达意。景物不一定是实有,其中的情节不一定真实发生,但千百年后我们来欣赏这些诗时,其中的人和物都已经古旧,发生过的故事已经不可说出,没有办法指点出是在哪个地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却是那些场面还在,林庚先生品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时说一读再读,后面一句本是更重要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似乎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渐渐地化得没有了,只留下鸡不停地在叫,风雨不停地在吹打”。这也许就是环境和景物的生命了所在吧,它们是“魔鬼的声音”,“上帝的声音”,它们的诱惑和喜悦使人人都点头,一进入脑海便挥之不去。⑺

   《国风》中景物描写多在每章章首出现,重章叠句多,并且有所变化的占多数,比如《周南·关雎》、《召南·江有汜》等变换地点;《鄘风·桑中》、《唐风·采苓》等变换方位;《周南·汝坟》、《周南·汉广》、《桧风·隰有苌楚》等变换部分细节,“伐其条枚”变成“伐其条肄”,“言刈其楚”变成“言刈其萋”;《召南·鹊巢》变换“维鳩居之”、“方之”、“盈之”;《魏风·汾沮洳》三章前两句分别是“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荬”,既变地点又变名物,还有《唐风·小星》等等也是这样;变换名物的还有许多,如《唐风·山有枢》、《陈风·泽陂》等;《卫风·竹竿》只把前后两句调换顺序,如上章“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下章“淇水在右,泉源在左”,读来别有一番趣味。环境描写不变化的有《豳风·东山》为例,每章开头都重复“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通过这样反复吟唱,使全篇都弥漫着不确定的气氛,把战士归家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有别样的韵味在里面。

    有些诗中仅有一两句景物描写插入,如《邶风·泉水》开篇两句写泉水涌出也是直流到淇水中,寥寥数字就点出主人公思归之切,引起下文一连串的叙述。《卫风·伯兮》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使主人公思念征夫的心情不言而喻,看着该要下雨的天空还是出现了太阳,想着快要归来的夫君依然不见踪影。《卫风·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不仅比喻了主人公容颜衰落,而且有连接情节的作用,标志着故事的转折,下面就写女主人公的被弃了。有些名物似乎只为了比兴而存在,但还有不少大篇幅渲染环境的篇章。

脍炙人口的《秦风·蒹葭》、《周南·关雎》就是情景交融合一,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情感紧密联系的例子,佳人在水中央、在水中坻、在水中沚,以及白露秋霜的变化,都是和主人公上下溯洄求索紧紧相连的,景物和视角不断变化,映衬着求之不得的过程和失落之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歌用赋体来写景抒情,秋天的早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白霜,心上人在水的那一方,遥远不可及,于是在曲折迂回的水道中寻寻觅觅,还是没有办法相见。第二章“白露未晞”,表示出时间的推移,天已经亮了,露水还没有干,这时候能看见“伊人”“在水之湄”,不再像“在水一方”那样茫茫无处可寻了,然而却仍在水中的高地上。到白露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时候,伊人似乎在河岸上,却是一样地寻觅不得,在水中的小洲。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人所在的方位渐渐具体,同时道路更加险阻,从开始的“长”到不断升高而难行,再到曲折弯窄,把相思之情渐渐推向极致,又集中指向同一个求而不得的结果,过程曲折动人,情调哀而不伤。⑻加以双声叠字和押韵,读来百转千回。

《芣苢》这首劳动歌更是全文上下都是采摘车前的欢乐景象,当妇女们唱起这首简单而字字珠玑的音乐时,将是劳动生活中绝好的配曲;《豳风·七月》这首农事歌也是全篇以四时景物变化来展开对农人生活的描述。《东门》中除了每章前面的“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还在行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这首诗写出征三年的战士返乡路上的所想所感,摆脱了艰苦战争生活的他想象离别已久的家乡:“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我离家如此之久,我的家园将荒芜得野果爬上门檐,住室中满是昆虫,田地里都是野兽的脚印,甚至有鬼火在那儿发光了吧?他是如此惴惴不安,接着想到妻子洒扫房子,进而联想到新婚之时,心中更是紧张不安,悲伤惆怅不能自已,不知道那个人还在不在,家园还是不是完好如初啊。这些环境和景物处处是主人公情感的写照,它们和情节一起往前推进,处处动人心弦。

和《国风》不同,《雅》、《颂》多庄重典雅的诗作,《小雅》忧国忧民,《大雅》述祖归宗,多美王政之辞,又有兴祭祀之诗,但也有不少精妙的写景之处,环境和景物也有变得宏大庄严的趋势。《小雅·鹤鸣》便通过一系列景象的铺陈,从鹤鸣到鱼游,从园中的树和树下的落叶,推出“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以及“可以为玉”的结论,陈子展的按语还标明这是一首《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⑼《雅》中也有不少类似于《国风》每章开头两句托事于物的形式,许多动物如黄鸟、白驹、鸿雁纷纷出场,草木层出不穷,各种地名也常有变化,有高贵的鹤鸟和高洁的竹松等等。如《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一派怡然和乐气象,让人想到燕享群臣嘉宾时宾主尽欢,有礼有节的情景。《伐木》中不仅也在各章首形容伐木,而且开头是一段著名的情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飞上飞下,时时鸣叫以寻友,意喻人求友生:“相彼鸟矣,犹求有声;矧其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鸟犹如此,何况人乎?鸟出入山谷和上下森林,鸣叫和寻友都是天然的行为,那么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理应遵循这自然之道,讲信修睦,使民德归厚了。这些句子对仗整齐又有叠字,读来琅琅上口,可以让人想见伐木的声音和鸟飞的动态。

dadandiao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博文2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dadandiao/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