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6/30 21:46:00
>>博文1:复盘反思,功在平时

区调研公开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教学反思

 

一、把功夫下在平时

又是一年区调研公开课。回首20191128日在校上的区调研公开课,以及20204月区调研网课,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然而自己又成长了多少呢?本学期的区调研公开课又能呈现什么新的变化呢?我原本希望自己在教学基本功和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进步,但自我感觉进步不大。因此,“平时”就要多“下功夫”,“下苦功夫”,厚积薄发,否则逃避的问题依然存在,急需展示课时就易慌乱。此外,本次区调研课的准备时间也不足,虽然计划提前一两周准备,也未能很好践行,又赶上月考,自己月考改卷又慢。这导致在搜集素材、精心设计情境和问题等方面,都略显仓促。

 

二、明确问题,找准前进方向

我平时上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次公开课上再次暴露出来。

1. 从教学心态来看,我还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期末考应试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贯彻落实不够。但这样的教法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 从教学实施来看,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议题式教学。新课标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具体建议包括: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但自观本节课,我设计的议题还不是很符合课标要求,虽然有课标意识,但研究还不够,没能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提示,选取一个合适的议题。设计囿于知识,课堂上也花了较多时间巩固知识、提醒易错易混点,导致时间不足,重复教授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没有选取具体、鲜活的素材,归纳结构,精准设问,处理好知识生成等问题。了解学情,但没有解决好学生对本框题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等问题,如没有课前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课堂也没有展示小视频等。

3.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较弱,习惯于被动听老师讲;课堂讨论时参与度不够积极,思考不足,讨论、发言的内容没有深度,导致整节课的精彩没有生成出来。可以培养选考和学考的积极分子,以点带面,改变班级的讨论氛围。

4. 从教学节奏来看,要么会讲不完,要么勉强讲完,但又太满,如之前出现过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不足。针对新课程内容较多,老师有太多想讲,不敢不讲的内容,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课呢?李老师教导,要学会取舍,要把有效的时间解决最决最重要的问题,一些不重要的点可以放在课后练习等。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以往总是被知识讲授牵着鼻子走。

5. 从深度学习来看,我在促进选考生深度学习,培养关键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以后要多琢磨海珠区五度教学法,立意有政治高度、素材有人文温度、学习有思维深度、知识有拓展广度、课程有目标效度,特别是在设问方面,要参考高考、学考,少设置一些是不是,体现类等思维含量少的问题。

6. 从重要环节——模拟政协来看,我的设计意图,是提供多个今年两会热点,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热点问题加以讨论。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课前没有网上查询、搜集资料;课堂讨论不重视;教师之前授课也没有着力培养,让学生能积累时政素材且会加以评析、运用;问题不聚焦,学生讨论不能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出深度;素材选取和问题设计要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模拟政协的角色和具体操作可以做得更细致些,让学生体验、感悟协商民主,生成知识。

 

三、学深悟透,勤于实践

要想上好议题式教学,需要先研究透相关理论。为此,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多看下议题式教学的专著和论文,如沈雪春的三本书和核心杂志《思想政治课教学》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我在备课中深刻感受到,学深悟透,方能有巧妙设计,浅入深出。只有自己先把教材读厚,研究透彻,弄清学情,明白整节课的起点在哪里,又要到哪里去,才能做好教学设计,即围绕教材内容,选取材料、精准设问,处理好知识生成等问题。整个教学设计要浅入深出,逻辑线索清晰,削枝强干,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例如,材料信息不能太多;设问要有梯度,一节课问题设计3-4个,不能太多;语言要简洁、有力;研究知识生成的有效方式;等等。在本节公开课中,我觉得自己的整体设计能把知识点基本讲清楚,但呈现的素材太多,问题还是有点多,个别设问还不够巧妙,因此,还需要加强研究,学深悟透,使整个设计更加巧妙、更加简洁,严谨细致。同时,还要加强议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dingqi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dingqi/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