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课堂都在追逐“高效”、“优化”等指标,在这种功利主义推动下的课堂无不让听者产生仿佛身临智力竞赛的现场的感觉。当然智力竞赛是很有吸引力的,正如我们会看“最强大脑”这个节目。我个人不太喜欢看这种节目,原因很简单——缺乏美感。相比较电影,我们大概不会40元看一集竞赛电视节目。
这个引用是为了想说,美育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教学中发现、享受美、欣赏美、对于培养学生高尚人格、陶冶性情,还有发展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不想讨论为何这般等等,只是想说说听张芝老师的一节《送朱元思书》的感受。
这是一堂气氛和谐轻松的课。张老师运用生动准确的教学语言,张弛有致的教学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这堂课的美感表现在好几个方面。
张老师长得高挑灵动,配上一副清丽的嗓音,还有她性情透出的那股青春活力,确实很吸引学生们和听课者的注意。课堂中有两回,张老师放慢了脚步,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我注意到她一面朗诵,一面微笑着,一面不断把眼神从课本拉出来,暖暖地与在聆听的学生的眼神对接。这一点为什么给我的感受最深?因为我很缺乏和学生的眼神接触。张老师的朗读就这样充满了课堂张力。
也很美的是,张老师带领学生把描写景物的词句深入挖掘了一番。有些课听起来是平面的感觉,有些则向菱角分明的多面体,这堂课很像一轴山水画,略略大观之后,你会被它的细节吸引住。比如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问学生这是怎样行驶于江面。这个问题引发了同学的想象:东西是东面和西面?任意是随波逐流?飘荡是波澜起伏?不一会儿,张老师又收紧了节奏道来,这是作者让小舟被水流推动,这是完全融入自然啊。
虽然文章不长,可以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但不见得能延展出美的东西来。我很惊艳的一个环节是张老师设计让学生化身导游,向游人介绍富春江。文中的四字词语马上被学生创意地舒展开来:“游鱼细石”“泉水激石”“好鸟相鸣”“疏条交映”真真好词不绝,好句不断。
整篇文章,上起来让人忘记了章法,只有美词回响,美景浮现。能不说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