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记录了她的长途旅行中与四个陌生人的相会:
一位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倡导他的饮食方式;
一位回归农村的摄影师,与妻儿相伴山居,礼敬故乡和大自然;
一位年轻僧人,以诗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领悟,供奉信仰;
一位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年过八旬,心守一事。
种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命形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如实呈现,让读到的每一个人可以获取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是:
庆山,著名作家。70年代生人。曾用笔名安妮宝贝。已出版《告别薇安》《八月未央》《蔷薇岛屿》《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春宴》《眠空》等多部散文、小说作品,曾主编文学读物《大方》,在广大读者中深具影响力。
去年我就把书看完了,非常有共鸣。但后来,偶尔几次心烦意燥又翻开看看,重新参照一下里面的言辞和现实的生活,有了许多新的感想。决定就写它的书评吧。
这是一本由四篇不同人物的访谈集结而成散文集,可以视为一本访谈录。访谈是我很喜欢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访谈的表达最能引起受者的共鸣。任何访谈,都不是没有意义和诉求的话家常、说闲话。安妮宝贝精心挑选访问对象,从大量录音材料中整理出这些文字,显然是有备而来,想有所表达。受访者虽职业、爱好各不相同,但分享着一个共同点:放下执念、淡定从容、返璞归真。这是安妮宝贝所推崇的生活状态,而她也孜孜不倦地向读者传达自己领悟到的这种人生。在访谈中,她反复借访谈者以及自己的陈述,表达了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批评——现代人过于沉溺于科技、物质与欲望,急于求成、贪恋无度,从而失去了本真,也失去了幸福。
这是一碗我们已经很熟悉其味道的心灵鸡汤。安妮宝贝讲述的人生道理似乎是面向都市白领的。有评论说“安妮宝贝的美学,正好对应了她的读者群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位置。” 确实,奔走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疲于应付职场中的快节奏与复杂人际,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是生产“流水线”上的“高级劳动力”(这就是我的写照)。因此,他们会有“灵魂出窍”的时刻,想要逃离,到一个世外桃源,自己种菜、锄草、煮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在忙碌的生活中,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屏蔽外界的一切讯息和纷纷扰扰,只是安静地念诗、读经,与朋友喝茶聊天、拍风景照、写书法......
但我们还是行动不了。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力量——现实。在我们的社会位置上,周围已经附着,牵扯着许多社会关系,我们不是说走就走的。所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淫”空间,先让我们沉醉一下,然后,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欲望太强了”导致。书里面,有着很美,很宁静的,充满小资情调乡村。但是我们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何曾见过这么美好的乡村?农妇讨薪被警察弄死!还有留守儿童!绝对逼仄脏乱的居住环境!多少愚昧,落后和封闭!
不需要手机,抚一把稀薄而淡漠的琴曲;自建家园,在菜地里一家人耕耘,自给自足。这是不愁吃穿用度的有钱有闲阶层的人生追求。如有个体的种种挫折与烦恼,全都是不会调节自己所造成的——不要太追求物质,欲望不要太多,不能缺乏信念——与外在的社会客观条件完全无关——实际上,间接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辩护。
我奋斗在生活的路上,很疲惫,很无耐,但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哪怕是我很抑郁的时候。这是环境的问题,这也是制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