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1/7/6 19:48:00
>>《被讨厌的勇气》书评

         《被讨厌的勇气》书评

                        胡玉立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德勒他是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弗洛伊德认为的人的命运是被我们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阿德勒则强调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的影响,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并非被本能,被过去所禁锢,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定义过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完善,获得想要的人生和幸福。

不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并非是阿德勒自己写的而是两位日本作者。第一位岸见一郎,他常年在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哲学的中心主题。有一次他听到阿德勒心理学的演讲,台上的讲师说到:“听了我今天的话的人,从此刻就能获得幸福。”产生了反感同时也让他对阿德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便是阿德勒心理学在通过岸见一郎的哲学滤镜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这本书的第二作者古贺史健是一名自由作家。他的长项是对话体的写作。所以《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采用了一个青年与一个哲人对话的方式写的。

整本书在写一位缺乏自信,并且烦恼不已的青年带着一肚子的抱怨和疑惑,来到了哲人的面前,经过5个夜晚,5次深入的对话,最终让青年豁然开朗的故事。

这本书给我收获最大的是对于自我的解放生活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束缚,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束缚来自时间上的,金钱上的,人际关系上的,而实际上这些束缚只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阿德勒就是试图把我们从这种束缚中给解救出来,让我们重拾心灵的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其中的颇多观点异常的颠覆,甚至会让心生不爽,而在颠覆之后,想要运用其中的思想真正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绝对不会是三言两语一蹴而就的事情。确实可以马上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让心灵自由。但是想要真正的理解阿德勒,把他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个地方,那绝非易事。岸见一郎说这可是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比如我,今年28岁,那我需要用14年,也就是我42岁的时候才能完全学会。能够轻而易举得到的,必然是虚假的幻想。所以我不相信人生有什么捷径,脚下这条看得见的,蜿蜒漫长的道路多半就是我们想要的所谓捷径。

书中那个在哲人面前不断抱怨、质疑和声讨的年轻人,他的话一度让我感觉就是此刻捧着书本的自己。整本书总结下来是要帮人挣脱三个束缚。

第一个束缚来自于我们的过去。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就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的产物,甚至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我们过去的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阿德勒却说,重要的根本就不是过去,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过去。而我们对于过去的看法,是可以被我们的主观所改变的。像是时常听到有人说,我现在不相信爱情是因为我在过去的感情中受到了伤害。我性格孤僻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管教太严,而且还经常打我。我害怕走入婚姻的殿堂是因为父母离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行为习惯,都可以从过去找到原因。绝大部分人都深信这样的因果关系。这些论调都是被阿德勒所否定的决定论。他所推崇的是摒弃决定论和原因,相信的是目的论我们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现状很糟糕,精神萎靡,其实是因为带着自己安于现状的目的所以不想改变。再比如你与别人意见不一致,进而发生了争吵,这使你非常愤怒,破口大骂。事后自己也知道骂人是不对的。但是你可能会总结,当时是因为自己被愤怒支配,所以才做出过激的行为。但在阿德勒看来,并非如此。你是先有了要震慑对方的目的,而愤怒的情绪是你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愤怒不是原因,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手段。

这样说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过去发生的一切只不过就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对过去的感知是“现在”的主观感觉。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全部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就像里面所说“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并不是因为你生来不幸。”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只有否定过去决定现在,那我们才能从内心的最深处接受自己可以改变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那会永远止步不前,而如果我们相信目的论,那么马上就可以实现改变。关于改变的话题,我们更进一步,阿德勒说,能够愉快的接纳目前的自己是向好改变的前提,更是感知幸福的关键。

第二个束缚是来自于人际关系。在阿德勒看来,想在人际关系当中不受伤是不可能的事情,别人必然会伤害到你,你也会伤害到别人。他甚至断言说,我们一切烦恼的来源,在于人际关系的烦恼。人际关系当中,常常伴随着“自卑感”。而我们之所以害怕人际关系,在其中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我活在竞争当中,在我眼中,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其实我们许多的心理困扰都来源于社会或者是他人的评价。而正是这样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人们的骄傲或者自卑。

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去追求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优越感我们在自卑感的推动之下不断的追求优越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有点是,这里所说的追求优越性,并不与他人的竞争。

而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与你无关,你讨厌我,也与我无关。怎么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根据阿德勒的观点,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实际上人生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其实别人没有那么注意我们的言一行。我们之所以讨厌自己,是因为我们赋予了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态度。“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自己的比较”我们常常受困于那些所谓的客观事实,比方说相貌,身高,甚至是出身和学历。但是这些烦恼都源于与其他人的比较。尽管这些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随时都可以对其进行重新的解释。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永远都在我们自己手里,从未旁落。所以,要寻求解脱和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学会课题分离,明白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这是人际关系的入口。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势必会被人讨厌,那怎么办?

2课题分离,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其中有一点观点让我异常欣喜,阿德勒说,“无法做到课题分离,一味的拘泥于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人最关心的是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别人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我自己被认可的欲望。寻求别人的认可,看似是在看着他人,其实他们盯着的完全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看似是在竭尽全力的迎合别人,但他们无非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满足自己被认可的欲望罢了。人生的主人公确实是自己,这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自己君临于世界的中心。别人都应该会注意到我,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也会想这个人能给我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常常都会大失所望,感觉受到了伤害,甚至还会觉得愤怒和屈辱。

我们想要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就不得不听从他们的建议。绝大大部分人都是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课题分离,对于某种选择,谁为这个选择的最终结果负责,那这就是谁的课题。干涉甚至负担别人的课题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沉重而痛苦。丢开别人的课题,并且拒绝别人的干涉,我们的人生会变得异常的轻松。

3)同时树立“人人都是我伙伴”的意识。“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做共同体感觉”,如何理解共同体感觉呢?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不要总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就是“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第三个束缚来自于未来。回归现实,很多人的目标远大,总觉得觉得有朝一日我出人头地,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了。那么我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开始。阿德勒认为其实人生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在舞蹈当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常常会惊讶,已经到这里了吗?但其实,我们不停舞动的每一个瞬间就已经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而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什么呢?其实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所赋予的。我们再回到之前所说,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阿德勒告诉我们是“共同体感觉”,他是一种“我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我们一生最终要追寻的就是所谓的共同体感觉。为了进一步理解“共同体感觉”,我将其概括为三点:

(1)能建立他者信赖,敢于信赖别人,才能建立深厚关系。信赖别人的前提是自我接纳。

2)自我接纳。不逃避悲伤,痛苦,“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当我们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当中解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当我们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所有逃避的借口。与自由相伴的是责任,而承担这份责任需要莫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包括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能自我接纳,人生不是以登到山顶为目标,死才是人生的终点。

3)他者贡献。无论我们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被人讨厌,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我们就能自由的生活,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他贡献”是为了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通过他者贡献,继而获得归属感。要区分这种他者贡献,并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幸福即贡献感,但是包含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继而找到共同体感觉。我把自己的意义快乐在他人的认可上。

这本书实在给了我太多的思考与感悟,也改变了我太多太多,以至于到了临别时分甚至都有些依依不舍。能给我们的平常生活行为带来如此之大的冲击和颠覆并且有价值的思想很少,难得相遇,倍感珍惜。

当我在阿德勒的思想中游历了一番之后,确实清除了我脑海中很多错误的认知,比如太过在乎他人的看法,比如常常会受到过去的羁绊,在对未来的担忧中踽踽独行。认清楚在乎他人目光的本质以后,能让自己变得更为从容。

我很喜欢那句“认真而谨慎地生活”,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也可以说它就能够实现于此时此刻。我们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百年之后也终将被遗忘,自己的生命也并没有意义。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残酷现实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去拥抱幸福,去热爱生活,去享受平凡的人生。我们依然可以学会关心与善待他人,依然可以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我们可以去学习,并且把我们学到的知识传递开来。去爱身边的人,去为他们做些事情。去热爱、去感恩、去追寻、去拥抱,跳跃、奔跑、欢笑、哭泣,去享受我们仅有的短暂的生命。

 

 

 

 

 

 

hyl202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书评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hyl2020/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