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专题·资源·传统 
2011/4/4 16:48:00

专题·资源·传统

——331听课随笔

 

学校开展“同题/课异构课”活动,要求每个教师至少要听七节课。上周四,自己的课相对少,就连续听了Z、C、H三位老师同教的《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一课。尽管这篇课文官腔十足,逻辑混乱,语言粗劣,但三个教师却很好地驾驭文本,不同程度地将其作为反面教材使用,恰当好处地拓展时文读写教学的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使我对“读写课如何突出其专题性,教师怎样整合课程资源,教学创新与传统如何结合”等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于是,就有了如下随笔:

1

Z老师的课,以写带读,从小组推荐评议同学习作开始,引入对课文的评议,接着“教师也说几句”,最后布置课外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值得强调的是,Z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读写中表现出来的精彩点,不失时机给予中肯而热情的鼓励,以激发读写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大胆地破除对课文“经典”的迷信,重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意识的培养。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维,更培养思想力。而Z老师本身独特的思想,即兴鲜活的语言,都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使这节课有了浓厚的语文特色。

值得思考的一点,是如何让读写课专题性更强些。一般地说,读写训练专题性越强,其效果就越好。比如,把读写集中到时评怎样切入、拟好标题、写好第一段上,这无论对应试的材料作文,还是一般的解读评议新闻事件,都更有操作性,课堂效果可能更为实在。

2

在这点上,我以为C老师的课就做得很到位。C老师的课,从一般性地介绍时评文体特征引入,接下,无论是课内文本解读,还是课外新闻热点评析,都引导学生集中在如何分析时评的切入点上;如果最后能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如何找到最佳切入点的一般方法,那么读写训练的专题性会更强。

C老师最令我钦佩的还是他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所谓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我理解,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捕捉归并运用各种语文材料的能力,而这种材料远不止课本教材。比如这节课,为了落实让学生理解并训练在读写实践中准确分析表述时评切入点的课程目标,C老师不但有效地使用的教材文本,而且还大量的整合了媒体中的“凤姐语录”“抢盐对联”等资料。尤其值得指出的是,C老师还非常善于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捕捉挖掘这样的信息资源。如在讨论“凤姐为什么能一炮走红”的问题时,有学生回答说,国人精神空虚,价值扭曲。C老师马上追问:什么叫精神空虚,价值扭曲?为激发学生思维,他又讲了夫人办公室一个年轻女同事上班第一件事就上网看凤姐的故事。在讨论国人为什么抢盐的问题时,有人简单地回答,是国人的愚昧。C老师就坦承自己也“抢盐”了;接着又追问:“抢盐”多发生在广州上海等这样文化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能说这里的人都愚昧吗?如此即兴捕捉挖掘鲜活的课程资源信息,不但丰富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营造了非常好的课堂气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3

如果说ZC两位老师的教学有更多的创新的话,那么,H老师的教学更多呈现的是回归传统的特点。

H老师的课一开始就紧扣“炒作”这个概念,先展示了词典网络的有关解释,以揭示其内涵,接着又请同学例举有关的新闻事件,以明确其外延。导入之后,就让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文本,强调做书间笔记积累词语;之后就文本涉及的新闻事件“女体盛宴”这一短语,追问短句的读法,分析说:“盛”的读音不同,反映的不仅是语义理解的不同,而且还有思想境界的高下。接着梳理课文思路,尤其是课文第三段论述层次,以增进学生对“论述技巧”的理解把握。最后,鉴赏课文的语言特色,并设计这堂课最重要环节,让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角度,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再次评说“女体盛宴”的新闻事件。十分钟之后,请了两个学生发表自己堂上写作的文字,教师进行简短的点评。

上述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这节课传统教学的特点。而这点在H老师的教案设计中更明显;他的设计从新课程三维目标、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到教学进程,真可谓中规中矩,似乎不敢越雷池一步。对此,我以为,既体现了H老师教学的长处,又表现了他的不足。说其长,是因为,H老师如此步步为营,循循善诱,再加上谦和自然的教态,让学生能比较自然轻松地进行学习。说其不足,是如此按部就班,毫无意外,也很难有师生互动碰撞的思想火花,自然也就很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另外,还有两点,我以为也是这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原因。第一,教师提问太过学术化,不利于交流。比如,“这篇课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似乎就不如“朗读这篇课文,最好请新闻联播的播音员,还是请小品演员赵本山?为什么?”更能贴近生活,便于交流。第二,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的批评,也过直白,不利于孩子学习积极的保护。比如,有学生阅读过程中没按照要求做书间笔记,教师巡视时,如果能站在那些按要求做得好的同学身边,大声表扬他,并把其书本记举起来让大家看,这可能在激励他本人的同时,也鞭策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学生“不买账”的尴尬;对此,责备无济于事,发现并想法呵护孩子学习积极性,才是正道。

jianhuile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专题·资源·传统
2011/4/5 15:56:00
我是家长(游客)分析到位
我是家长(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