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试说明
|
学习要求
|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
1.知道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
2.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结合宗教改革前夕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去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3. 结合薄伽丘等人的作品和马丁·路德的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联系前面所学,说明人文主义与古希腊智者学派精神遗产之间的继承关系。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①政策: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他们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
2、表现:佛罗伦萨的繁荣——它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手工业发达,欧洲的金融中心。
3、影响: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②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享乐等)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金融家、工场主、商人等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
利益。
3 文化因素:古希腊罗马的大量遗存和文化典籍和汇聚众多人才。
(二)文艺复兴概况
1、时间:14-16世纪
2、旗号: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3、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主要内容:①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反对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材料: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意思是强调人的创造力)——亚而伯蒂
5、表现领域:
文学——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倡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③但丁《神曲》,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艺术——美术三杰:
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
6、进程: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拓展至西欧(如:英国莎士比亚)
7、影响: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①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②挑战教会权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实战: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范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抬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一种)
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3分)
与材料三矛盾。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
三、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
2、教会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压迫:16世纪时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天主教确立对西欧神权统治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①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典型例证: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规定统一的《圣经》掌握圣经解释权,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影响——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注:选修宗教改革在考试说明中已经删除,但是只有理解天主教会在欧洲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才能真正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二)德意志宗教改革概况:
1、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 (路德教)贴出 “九十五条政纲”
2、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高于教皇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解释《圣经》的权利。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和历史意义
1、宗教改革的扩展:在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下瑞士、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形成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新教反映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2、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斗争。
3、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封—资)和历史进步
(1)政治上:建立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加强了国王的权力,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新贵族剥夺了教会大量地产,用于资本主义农业。
(3)精神文化:①使普通大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②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思考: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的需求,促使人从封建的愚昧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运动则是直接挑战教会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思考: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的主张实际上要求尊重人,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
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与文艺复兴倡导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