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信上收到大学室友的信息,得知她即将奔赴美利坚,继续进修。而她希望能在离开之前与我们一聚(大学时我们四人一寝)。我兴奋应下,并积极联系另外两位室友来确定时间。但无独有偶的是,一位刚从英国回国,暂时在北京漂着,动不了。而另外一位在珠海工作的室友可能无法前来,原因是她争取到赴美出差的机会,即将出发。
失望之余发现,她们三人都与English-speaking国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那位给我发信息的室友(下称Echo), 她是大三那年去美国交换,回国后坚定了以后去美生活的决心。大学毕业后,家人以大学辛苦为由,劝她在家休息调整一年。一年来,旅游和做烘焙成了生活全部。现如今,她决定重新学习烹饪,攻克雅思后,已申请了美国的烹饪本科学习。再则是北漂的那位室友(下称Sophia),毕业前在考研、就业和留学中徘徊,最后家人一拍板,决定将留学全权委托给中介,朋友继续备战考研,两不误。后来考研的失利后她还是去了英国。最后一位室友是和我一样的工作党,她进入公司后,就职于听上去很洋气的海外销售岗位,可是后来从她的抱怨中得知,基本工作就是整理文件或是回复简单的英文邮件。所以她很珍惜此次赴美出差的机会。
这几位朋友的经历让我也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执念。可能由于专业关系,我们对于留学都有些向往。当然,所求的并不是更加精准流畅的语言,而是想亲自去感受那些从课本上间接获知过的英美精神,体味人们口中相传的自由氛围,见见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的有创造力的人们。然后再恍然大悟地自问自答一句:“原来是这样啊!”
闲谈中也听留学过的朋友分享过她们的体验。Echo从美国交换后曾信誓旦旦地和我说,到了那边,你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独立的个体,你会很自然地摆脱别人的看法,轻松地根据爱好做选择。而按英国留学的Sophia的话来说,去国外读研,大量的阅读输入会推着你抛开思想禁锢,随时有话可说,有据可引,喜欢上批判性的讨论。
身边朋友的经验分享好似为我揭开了国外生活的神秘面纱,我不再执拗于此,反而能更清晰理性的看待出国留学。去往不同文化的国度,的确会让人们开拓眼界,放宽胸怀。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同样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源去丰富自己,力求做一个眼界开阔,心胸宽广的人。
至于那些想亲自瞧瞧的想法,迟早会实现,只是早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