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
[ 2014/7/3 11:58:00 | By: dengzuokui ] |
“学案导学”致力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关注教学转为关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手研究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融合。
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为确保质量,学校应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集体研讨,将课程标准中相应课时或课题的教学目标用明确、简炼、具体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以给学生在自学教材时指明方向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并分成若干小组分工集体编写“导学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个性化处理,适当地进行增加、删改、更换,以使教学案更贴近所教学生学习的实际。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一般可以分为预习导学、探索助学、拓展提高、自我小结四个环节。凭借这四部分作为导学的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合作创新”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模式。
1、预习导学
设置这一环节是为了课堂教学进行学习热身运动,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方法和心理准备。教师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再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供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认知矛盾,提出仅依靠已有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预习导学还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也该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前准备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我的疑问”三部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学前测评及时了解与诊断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状态。
2、探索助学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热身运动的话,那“探索助学”就表示预赛开始了。
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点拨使自己把握本课时教材中的学习重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拟定讨论题,要求学生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深入研读、大胆想象,进而寻找出合适的答案,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侧重于学法指导,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3、拓展提高
导学案带来最大的变化是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设疑引导学生探索,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导学案中“拓展提高”部分的作用就不可忽视。
这一教学环节是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是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变,是从学会走向会用进行转型。课内外衔接和拓展,既可以检验课内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解决课外的实际问题中去,在这个过程,知识转变成了能力,自主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部分的导学案的设计要特别强调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拓展提高”部分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适应不同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
4、自我小结
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会从大量个别的实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掌握“会学”的本领。因此,学案后面应留有学生用于小结的空间。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事,往往越俎代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表明,学生自己概括的概念往往掌握得更牢,自己总结的规律更会灵活运用。
总结可以是文字归纳,也可以是结构图表;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