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全词:感知豪放、沉郁的词风。
形式:自由朗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2.研习课文,感知辛词用典的特色,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体会辛弃疾怀古词的特点。
(1)这首词开篇就写“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词中“英雄”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孙仲谋(孙权)、刘裕。
(2)为什么作者在如此远大的空间和悠久的历史中选择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呢?
明确:孙权曾在京口建都,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刘裕在京口长大,后来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作者此时登临京口北固亭,自然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英雄,仰慕他们能够建功立业。
(3)词中还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元嘉(宋文帝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师: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呢?
明确:写宋文帝是说他未作好充分准备就仓促北伐。
师:宋文帝和辛弃疾又有什么关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时任镇江知府的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借北伐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愿认真准备,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因此辛弃疾认为应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师:通过背景介绍我们知道宋文帝北伐准备不足,结果导致惨败,若南宋伐金不作好准备,必然会向宋文帝一样以失败告终。
(4)写拓跋焘又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时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金人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师:词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廉颇的故事?
幻灯片显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简单解说。
明确:以廉颇自比,虽65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婉转流露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
(6)这首词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用典,学完这些典故之后,你觉得词人在词作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明确:表达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抒发对南宋王朝不思进取的愤懑
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
(7)比较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另外一首怀古词——《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看看这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写三国时的英雄孙权,表达了作者仰慕之情;
后者赞扬了宋武帝刘裕等等多位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南宋朝廷消极抗金的不满,而且以廉颇自比,表现了仍要抗金的决心和豪情。
(8)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辛弃疾怀古词的一些特点。
明确:
善用典故:以历史上有作为的英雄人物鞭策自己
寄托自己深沉的抱负和爱国情怀
借古讽今
(9)全班齐声背诵整首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