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作为班级和年级另外一种教育形式,学生社团比班级和年级氛围更自由。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参与,发展兴趣和个人能力并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相关研究中也证实了,不同社团参与情况的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越积极参与中学生社团的学生在学习投入上得分越高;同时,学生社团发展水平与学生学习投入达到显著正相关,也就是学生社团发展水平越高,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越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根据个人背景经历对接触的新知识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社团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提供不同班级、年级学生之间,思维碰撞,信息交汇的平台,为加强学生社团对学习投入的有效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基于本研究结果对学校负责社团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从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创建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穆斯、霍兰和班宁等人的环境作用学派主张通过优化环境文化来促进学生发展。勒温在“团体动力学”的研究中指出,团体内部有着非常强大的隐形纽带,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趋使每个团体成员的动机与团体目标合为一致。王秀芳等一批学者认为学生社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方式来传承和创造校园文化。所以我们大胆设想,团委学生会管理下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作为班级,年级以外,另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德育手段。麦克佩德勒(1991)的《实践中的行动学习》中提到,行动学习不仅是自我能力的提升,还是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双赢。学生社团的宗旨,是学生以自愿为原则,以发展共同的兴趣为愿景,以社团的方式开展各类型有益的活动。如果这一项共同愿景,不仅是某个社团某几个社团成员的愿景,而是以学校的历史,文化建设为依归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社团的发展愿景和学校的文化建设蓝图相呼应时,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也是学校文化的建
设者,从而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学习投入中的情感投入水平。
广州近年发展起来的外国语学校里,萌生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外语类学生社团,近年来,外国语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加考面试环节,前来报考的学生许多都对外语学习或对外语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外语学习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赋,学生也有倾向寒暑假期游学或今后留学的计划,因此外国语学校有许多优秀的外语类学生社团,而且外国语学校的外语师资力量也较其他学校更为丰富,学校的外语教学资源也相对丰富,例如学校的外语图书馆藏会比其他学校更多,外语教学场室会比其他学校更多,也许校园内海报,广播等所传播的校园文化氛围都充满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这些校内的资源或多或少会为校园内的外语类社团提供了优质的社团活动氛围,更有效的提高外语类学生社团的水平,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代表学校向外界展示学生社团和学校的风采。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社团提供了有利平台,学生社团也为学校培养优秀外语人才创建了有利条件,学生因为参与学生社团,接触课堂教学以外更多真实的语言情景,比如外语社团开展的的外语主持人比赛,外语歌曲比赛,外语猜谜灯会,外语情景剧大赛,环球旅行风情展及各大节日嘉年华,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水平。同时,在配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例如在艺术节为学校美化沙井盖的活动,校园活动口号征集,成人礼,毕业班的百日誓师活动,社团联动,社区联动到盟校的联动活动,为中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学生社团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为主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实现学生社团的服务功能。中学生社团订立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符的发展愿景,是学生社团得以长期发展,传承的基础。赵瑞情(2008)认为学生社团具备育人功能、优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和服务社会功能。中学生社团的发展,既为学生创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课堂以外另一个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机会,以主人公的身份优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学生和学校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成为相互影响合作的团体,优化校园环境文化,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成为学生本身,学生社团和学校的共同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