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搜索
请正确填写你要搜索的日志:
高一导师制活动讲义一
2012/10/31 15:27:00

活动内容:深度阅读基本设想

复印:周国平《精神的故乡》一书。

 

设计理念:

1、          成长以思想成长为标志,而思想的成长需要砥砺,文本即是砥砺思想的磨刀石;思想是一种技术,有方法、有规则、有规律,不然很容易陷入胡思乱想的泥淖。

2、          美国学者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增进理解地阅读,原来并不神秘。

3、          摩尔、帕克《批判性思维》和贝刚毅《思方导航》告诉我们:思考时的很多误区,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4、          经验告诉我们:用笔思考,可以更有效率。

活动目的:增加精神厚度,应对复杂学习及其他人生困惑,为可持续学习奠基。

 

操作步骤:

 

一、     导言:支撑听说读写能力的其实是思考

1、          思考是人的本能,但思考的质量往往有天壤之别;

思考的质量决定生活(学习)的质量;

2、          方法正确,思考才有价值、有效率、有力量;

最抽象意义的思考方法有三:

一是:厘清式——******是什么

其中的“******”可以是词、句子、理论。

只要善用这种问法,我们就会发觉许多平常不会察觉它有毛病的理论或说法其实是很成问题的。

二是:辩理式——******有什么根据、理据或理由;

不要把问题看成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无须讨论的。一个观念或说法一旦变成了口号,就会显得好像本身就已经是理由根据似地(口号思维)。

三是:开拓式——关于******,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人的思考往往是很僵化、很狭隘的,不习惯去想一想,对于要处理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思考不能没有方向性,所以要针对问题或论题来问:关于论题******,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这种问法特别有利于创意思维。

3、          上述三方法归结到一点:作出意义分析

读文章和写文章都离不开“意义分析”。

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或考虑是否接受某个说法前,先厘清当中关键言辞的意思。

此后,面对一个观点、态度、理论,选一个突破口作逻辑延伸,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推演或追问。

比如:书名《精神的故乡》,从字面上看,至少可以这样追问:

什么是精神?

精神的故乡在哪里?

人为什么渴望回到远方的故乡?

既然不知道故乡在何处,如何回到故乡去?(三毛:橄榄树)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三条途径:

一是从书中、从下文回答;

二是用生活经验回答、用常识回答、用学科知识回答;

三是也许这类问题本来就没有确定的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就行;又或本来就不用回答,只提示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

 

二、     说出你对其中任何三篇的解读

可能情况:没话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难点:与文本建立联系。

 

三、     与文本建立联系的一个范例:《编辑手记》的直观设问

特别提示:找到关键句——观点(判断)、情感、文采

 

1、          你年幼时的惊奇是什么?

2、          为什么这些问题能更抵本质?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世界的本质会被遮蔽?

3、          你也曾经惊奇过,为什么没有变成哲学家?(必要条件)不成哲学家,惊奇就不重要么?

4、          为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关涉到人生的意义和本质?

5、          找不到答案还仍然要找,有什么意义呢?

6、          你的这套观念是什么?能否说出来?

7、          你生活中碰到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8、          哲学方式思考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9、          你思考的大问题是什么?

10、      附小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有智慧么?

11、      最古老的哲学问题是什么问题?

12、      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哲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把问题写在复印本的空白处: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最重要的是动笔了。

    没有答案,但会有发现,意义在问的过程而不是终极的答案。

    没有学识只是无知,拙于思考却是愚蠢。

    追问,往往是思考的开始。

longfeipeng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