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育中考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手段,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考将体育成绩纳入升高中录取总分,体育就变成准应试体育了,为了追求高分,各学校学生与教师都非常重视体育中考。当进入初三阶段时,在众多中考科目中体育是唯一一个已经知道考试内容的学科,学生和教师都盯住考试项目全力以赴的练习。这种“魔鬼般”的突击式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极易造成伤害。如何有效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又最低限度减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以下两点:
一、必须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规律进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锻炼
初三学生的年龄在15至16岁,极少数是14岁或17岁,此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特征是体重增长得较快,进入青春期内分泌腺开始急剧分泌,但心肺等内脏机能发育不够完善,肌肉内神经末梢发育趋于成熟,肌肉肌腱增粗增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心理在面对升学考试压力下,情绪波动大,叛逆,心理易失衡。
同时,学生、家长、学校包括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到理想的体育成绩,让学校体育平均分在所属地区排位名列前茅,初三的体育课加大了运动量和强度,体育课已经变成了枯燥的训练课,而且各个学校在下午或早上也组织了初三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鉴于初三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压力环境,我们要慎重考虑体育锻炼,不可急功近利。前苏联运动训练专家N.G.奥卓林说过:为有效地进行运动训练,在训练中必须遵循全面性、趣味性、渐进性、反复性、个别性、视觉性的原则。如果我们不注意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规律进行大运动量和强度的锻炼,极易造成学生身体的伤害。
在初三体育锻炼中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多进行基础训练,如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度、组织发展速度素质提高跑速的不同距离跑的练习、改进跑的技术练习、各种跳跃性练习、发展灵敏性的各种球类活动。所选择的手段方法要注意与上一阶段的衔接,要从上一阶段所提供的基础动作和训练水平出发,逐步增加考试项目的专项练习,选用的练习方法应丰富多样,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切忌初三伊始就进行大运动量与大强度的练习,以致学生身体受伤。
二、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度疲劳和伤痛
初三体育课或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相对初中一二年级,会大了很多,初三开学练习两到三周后,同学们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小腿肌肉痛,踝关节痛,大腿痛等身体不适。这时学生疼痛主要原因为刚开始有一定强度与量的锻炼引起的深层肌肉参与活动,以及运动后机体放松不够,体内乳酸堆积而引发的酸痛,属于正常现象;此时多组织学生做运动后放松整理活动,尽快消除身体疲劳,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下去。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了训练量和强度,学生的疼痛不适感将会逐渐消退;如果运动量和强度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而没有得到有效恢复调整,再加上初三文化课学习负担重,睡眠休息不足,此阶段就要关注学生的过度疲劳和伤痛了。
过度疲劳和伤痛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主要是身体生理组织结构排列问题、肌肉力量的不均衡等生理因素;外因主要有不合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规范使用运动器械、缺少运动后的有效恢复等人为因素。过度疲劳和伤痛现象是从炎症的发生开始的,例如肌腱部位的炎症、骨膜炎、肌肉的炎症等,学生表现出运动中无精打采,感觉力不从心。对于过度疲劳导致的炎症疼痛和精神萎靡不振,要找出原因,调整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在医生指导下做康复性运动,进行有效理疗,消除过度疲劳和伤痛,特别要避免过度疲劳致使疲劳性骨折的严重后果。
风华
201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