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十月宜昌学习行
[ 2016/11/1 16:56:00 | By: 里水左岸 ]
 

十月中旬,区发展中心组织各校高三备课组长来到宜昌的两所名校——宜昌一中和夷陵中学参观学习。这两所中学基本囊括了宜昌城区的优秀学生,每年高考成绩斐然。在整个湖北,宜昌的教育教研应该无论理念还是实施,投入还是影响都位居前列,特别是高考备考的组织与实施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因此,此次宜昌之行应该是一次慕名而去的取经之行。

 

从宜昌一中的大门往里,是一条长长的校道,两旁树木高大魁梧,校道在枝叶的遮蔽下,似乎成了一条长长的通道。这样的一个学校门面给了我很好的感觉,我觉得能够读书的地方就应该是一个大树成荫的地方。通道上挂了一溜红色条幅,上面写的是2016年考入全国著名高校的考生名字,是对学生的祝贺,也是对学校自身的肯定。这些横幅吸引了我们一行的快门,这种羡慕是内心的,毕竟,在我们这,不见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好多年了,能把学生送进这些学校,就是我们的梦想。

 

我们听了一堂语文复习课,课题是《》文言文阅读答题方略——以专题集训为例》,中年男老师不修边幅,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很随意装束,没有刻意准备的样子,完全外面来访人太多,也就习惯了的做派。这个老师上课的风格像极了他的装束,清淡寡水的样子,不瘟不火,慢慢道来,但却是一道有味道的开水白菜,老师在言说中慢慢的理清了知识点,学生的回答也比较到位,四面看了看,学生不是迷茫的神情,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消化了这些考点内容。老师讲解有序,学生巩固扎实,这样相互协作,应该是他们高考成功的重要原因吧?下午学校的经验介绍确实告诉我,他们的工作是怎样展示开展起来的。

 

据学校蒋书记介绍,一中这些年的重本率在快速增长,2013年为58.3%2014年为71.5%2015年为82.38%,而2016年为92%,一中的社会声誉在不断提高,归结原因主要有三点:1、教师队伍是取得教学质量的前提;2、阳光德育为学生注入活力;3、教学改革为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证;4、智慧备考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直接原因。我想,一个学校这样快速的发展,没有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等全方位的关注与思考,取得辉煌的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天到访学习夷陵中学。似乎夷陵中学的校园设计更加注重风水布局的运用,同样是长长的校道,但校道是逐步爬升的,校道的尽头是流水瀑布小山,清流簌簌,池中苔草蔓蔓,山水相接,树木成荫,前面有高高的山壁阻隔,典型的聚气成才局。校园里面有活水就更有灵气,就有飘逸灵动之美。这个校园格局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实上夷陵中学2016年高考北大清华的就达11人之多,同样,悬挂在校道树枝上的横幅向所有来访者告知了作为宜昌一流中学的骄傲。

 

夷陵中学的田苹校长作了《春风已绿湖上山》的经验介绍。1、超前的课程意识;2、先进的备课体系(三自一导多元评价);3、用心用情的年级组管理;4、至真至善的学科备考思想;等等。所有的成功者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学校,一中与夷陵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而且同为城区一流中学,也必须面对吸引生源留住老师的问题,那么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获得就是各自发展的不同点了,关于课改,关于转型,关于科研,他们都有足以称道的地方,值得回味。

 

 

夷陵中学上公开课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老师,三十来岁吧,课题是《师说》复习课,整个课堂构成大致是按照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的,涉及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等,然后对文本进行拓展分析。老师讲的也很扎实,可以看到老师对教材以及对备考还是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够认真记录老师所提示的知识点,即使他们在课本上已经记得密密麻麻,但还是另有一本复习记录本,照记不误。我很敬佩老师的专业精神,但是我更佩服学生的学习毅力,而这也是宜昌学习之行中我感悟最深的地方。

 

龙校长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学生学习首先应该觉得问题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于就业环境宽松的地区,家长未必会要求学生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但是对一个相对闭塞的内地三线城市的学子而言,走出中部,来到至少武汉最好北京上海深圳这里的大学学习,并延伸他们落地生根的生活梦想,怕不是虚的吧?所以,学习动力根本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渴望,来自对自己未来的期待。离开夷陵中学的时候,一个家长开着车带着孙女来给在这里读高三的小女儿送午饭,蹲在夷中的大门侧面吃着,家长无怨,学生执着,这样的场景好像只有内地才能见到,家长的行为就不只是一种关怀,还是一种鼓励和期许,所以在我看来,宜昌的教育,就不只是学校的事业,更是社会的事业。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