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千年来语文教学的传统(2)----转帖
[ 2008/1/24 16:05:00 | By: nanguolvye ]
 

在千年视野内寻找语文教学的传统

作者:周一贯       中国教育报

 

 

  (接上页)      

                    语文教学传统经验搜读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汉民族语文教学,虽然历史悠久,但语文单独设科却是1903年以后的事,迄今只是百年。在3000年漫长的岁月里,语文教学和经学、史学、哲学不分,这就造成了古代语文教学传统经验并不独立存在的特殊情况,而是散落于许多论教说学、讲经辩道乃至诗词歌赋、散骈文章之中,恰如无数星斗散落于苍穹。

 

  首先,当然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著述之中。这些论述虽然在语文没有单独设科的情况下,不会专指语文教学,但是母语教学作为所有教学的基础和载体,自然处于核心地位。如我们从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推、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等等先贤大家的经典之作中都不难发现许多真知灼见,即使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也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强大作用。孔子在《论语》中的主张要与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原则;又主张必须与相结合,必须与相结合,提出学而自习之和身体力行的原则……至今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孟子主张学习贵在主动自得,提出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上);君子深造之以道,学其自得之也(《离娄》下)的观点,似乎也在为当下语文教学还是在满堂讲问之中无法摆脱的困境痛下针砭。

  《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首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堪称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教育专著,其中当然也包含了语文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又何尝不是至理名言。

 

  第二,在蒙学教材和教法的研究著述中,许多学者有着更多、更集中的对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梳理和开拓。尽管传统的蒙学之教有许多腐朽的内容和落后僵化的教法,但仍有着披沙见金的价值。蒙馆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教儿童认识相当多的字;一本《千字文》能从南北朝流行一千四五百年至清末,成为世界上现存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这里就不能说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读读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你会感受到汉字文化的芬芳,对今天的识字教学大有裨益。翻阅崔学古的《幼训》,你会觉得对于儿童识、读、写的指导不无高见。

  另外,在我国古代不少诗词作品中,也蕴藏了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信息。其中如陆游写于庆元五年(1199)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训示其子要以古人为榜样,不仅勤于读书,重视纸上得来的书本知识,更要努力躬行实践的学习经验,即使在今天亦不失为至理名言。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以源头活水来比喻读书、做学问要通而不塞,不断补充新知,使见识通达,头脑清新,简直是诗化的朱子读书法。宋人陆象山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陆象山语录》),更是直言涵泳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倡在细读微吟、潜心会文中品味意会。

 

  最后,我们还不可忽视了散见于古代文论诗话中的一些语文教学见地。这方面的论述虽然说的是作文写诗,但同样是语文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如清人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有一段话: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这不仅指的是作文之理,同时也把简约作为一项普遍的艺术法则来论说。由此我们会联想到教师对语文教材的解读,如何去品赏简约之美;在当下,更会联想到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如何摒弃太多的浮华形式和作秀的无效套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去达到冗繁削尽留清瘦的课堂艺术至境。

 

  19953月由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等9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常委,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了“016提案,沉重地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教育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了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应当说,在我国十分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的部分。因为它关系到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母语教学的承传和发展。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接受一次访谈时曾说到:现在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这说明传统的教学经验并非都是腐朽落后的。对此,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伯棠先生在其所著的《小学语文教材简史》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必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二是要符合学生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这两方面,已经摸索出一些门径,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继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尽管时序更新,岁月不同,但汉字、汉语的没有变。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也应当思于斯、行于斯。

 

                                                  [ 2008-1-18 ]

 

 

 
 
  • 标签:教育的世界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