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7/12/18 15:31:00
>>重观生活:心智影响成就

重观生活:心智影响成就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心得

 

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看书,感悟,品人生,应该是热爱生活的人的一种习惯。《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比较适合处于现代忙碌生活节奏中的你和我。因为它是一本汇集个人经验和深刻道理的,或将改变你一直以来观念的书。

时间一直是一个大话题。提及时间,莫非就会听到类似于“时间宝贵”“珍惜时间”之类的感概或警句。我们抓不不抓得住时间,能否善于管理时间,就自然成了很多成功学的课堂或书本的一大重点。

但阅读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新观点,对这些观点自己也进行了咀嚼消化:

 

1管理时间的焦点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自己。

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安排好”你的时间,重点在于开启自己的心智力量,让你控制你的大脑,懂得感知、记录时间但又经常反思,而非放任自己(不经大脑地)经常做些效率低下的工作,让时间溜走。一言概之,管理不好时间的人,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时间安排上方法优劣的问题。

我有一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心理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时间的珍贵,在心理上珍惜时间,在行动上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一直自我感觉教得是中规中矩,效果不差但也没有什么让我非常满意的理由。但现在却发现自己沿用的观点似乎太老旧了,学生的心智能力不强,虽然靠学校教育和管理可以让他们更快点学会学习,但一味地引导他们学会做这个做那个,却忽略对他们心智能力的培养,实在是一大忽略的地方。尤其是我的心理课程,更应该把开拓心智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渗透在相关课程里面。接下来第一步,我可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如何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设计上的调整。

2))效率低下的根源是回避苦难。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在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我们身边也经常有些人总是说我的工作如何如何多,怎么忙也忙不过来,好像一天的时间就给一堆工作任务给淹没了。但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人们可能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显得比较努力而已。因为效率低,真正的根源,很有可能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愿意做简单的事,而回避有难度的工作。以至于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都 被用来处理简单的工作,比如批改作业,比如打表格,统计人数,比如写一下文章,又比如找学生谈下话。但真正重要而且困难的工作,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反思时间多不多,行动研究与试验的时间多不多,集体探讨的时间多不多?可知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成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也有同样的倾向。他们往往会找到很好的借口——“我一听就懂了,不必要再多做,学习太枯燥了,老师教得没有趣味,我不是这一块的料,老师一下课就走了我问不到”,这样他们就能顺理成章地回避他们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倾向,那么再多再好的时间管理技巧都使不上用处。所以,作者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赞成,“大多数对上司抱怨的人只是为他们自己的偷懒找借口。”在工作环境中,难道我们不应该自觉地抵制抱怨吗?

3)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质

时代节奏的加快,人们都越发地焦躁不安。似乎每个人都停不下来自己的不满驱动的欲求。焦躁意味缺乏耐心,不愿等待,不愿坚持。而作者解读的耐心,却耐人寻味——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原来,投入与成效不成正比,仅仅是那些在重复的工作中失去耐心的人的说辞。我更愿意相信,只要沉得住气,在看似平凡而单调的工作中总会时不时地浮现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收效,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满心喜悦地视之为动力。而我应该成为后者。

在事业上,我总避免谈及“成功”,因为我与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一致,成功永远是属于少部分人的。但我知道我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那么一份自信去成为成功者,而作者在书中郑重地强调了“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突然一下子让我回想,在我工作效率高的时候,往往是充满斗志与信心的,而在心态不良的时候,我的时间总一点一点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我想,还是回归到一个大问题上——心智的差异。至此,我接下来的自我工作应该更多放在心智的开拓上,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阅读完此书后,我的思考源源不断。对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虽然不能断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改变是一定会有的。引用它最后一章的标题作为该读书心得的结束“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越早醒悟越好”。

 

 

sukisand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sukisand/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