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0/1/15 9:15:00
>>从一节汇报课谈生涯课与心理课的异同

    借学校师徒结对活动的平台,我与学校新来的生涯规划教师吴燕雁得以共同在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上开展学习,切磋与探讨。12月,她上的一节汇报课《职业探索初体验》,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带领同学初识职业,学习探索职业的方法,是一节严格意义上的“生涯规划课”。但在当中,又能听出心理课的味道,两者的差别在哪?相同在哪?不禁让我对两者产生了思考。

    相比较于执教亮相课时的生涩,作为新入行生涯规划的老师,吴老师在上汇报课时明显更得心应手了。首先,吴老师对课的设计已从当初的教师视角切换到学生视角,更着重对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需求和认识水平作考虑,俗称“更接地气”。无论生涯课,还是心理课,都是非应试科目,两者都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先,首先课程主题摘选要符合学生需求,而且课堂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需要凸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盘活与充盈课堂。

    两者同样需要注重体验性活动的情境创设效果。课堂上的体验与课外实践体验不同,前者需要创设模拟情景,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讲究技巧和借助多媒体技术。吴老师的课在开始的《生存选择》环节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故事,在视、听觉层面营造末日前的地球困境,让学生迅速代入情境,对十三大学科对应职业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开启思考。

心理课注重内在积极能力的培养,生涯课注重未来规划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基于模拟的情景引发情感的触动,从而生发对自我以及未来的思考。这种基于情景创设的教学环节在两种课堂上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若真有区别,心理课会比生涯课在活动环节的时间上,前期准备工作上更耗精力,因为前者,更注重对课堂生成,生生互动等细节的分析,后者则不需要关注太多因情景引致的心理上的内容,只需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分析和学习。

    该课着眼未来职业的选择,实则培养学生生涯抉择的终身能力。无论用图解法,还是运用个案分析法,都聚焦学生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理性抉择能力培养,同时唤醒学生对外部自主探索的意识,有效地落实了生涯教育教学目标。相对心理课更注重于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生涯课则毫无疑问侧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它有大量的帮助学生连接内在想法与外在践行的学科工具、表格,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理决策的能力,也即学生如何面向未来“安身立命”的能力。

    两者都是培养学生终身能力的课程。需要放眼看未来,而不是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眼前与当下,所以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是要有格局和视野。所以心理课上,时不时带给学生国内外最新脑科学、身心研究的进展与成果,科学有效的管理情绪应对压力的方法,生涯课上,前置性地带领大家走进公司企业(管理、招聘选拔等),走进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处理),打破他们因身处当下只关注学习的局限,提升他们应对未来变化与考验的信心和勇气。基于这点,两个课堂的任教教师需要更多地接受资讯学习,不断地在课下自发地充电、在校外参加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与学识、眼界。

   近一两年来,国家部委、省、市教育局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将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在放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位置,相信在校的广大心理教育与生涯教育老师们,只要夯实自身,厚积薄发,事业的春天就在前方。

    

sukisand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sukisand/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