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4/1/15 11:40:00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设计】
一看文——感知藤野先生
这段话是鲁迅先生在赞美谁?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于北京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里的一段话。说起藤野先生自然就想起我国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风雨如磐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是任人欺凌的国家,中国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弱智的“东亚病夫”。作为一位有着极强民族自尊心的有志青年——鲁迅先生到了如狼似虎的东洋日本,自然受尽了白眼,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此时碰上一位正直、善良、有平等意识、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是多么的难得?这样的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又是让学生多么的难忘!
题目解说——人物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
作者简介——回忆鲁迅
记一个作家没有必要把这个作家的全部内容都记住,这样不但累,而且也记不住,怎样才能记住呢?请同学们记住五个字,由这五个字就能想起这个作家的全部内容。这五个字是“名、时、地、评、作”,这就是记作家的“五字法”。
写作背景——资料助读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给下列词语的划线字注音;
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驿站 舜   芋梗    
解剖   挟着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杳无音信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3、文章写了几类人物,重点写的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人?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四步骤:自读疑问——自主学习——研读批注——合作探究
三个课堂财富:感受、疑问与发现
三个热线:工具书、课下注释、问老师或同学
二看段——赏析藤野先生
本文写了中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我以及藤野先生。从标题上可以看出,本文主要写的是谁?他在作者的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文中的两个字进行概括,你是从文中个的什么地方找到的?
——藤野先生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是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伟大,从课文37自然段中就能找到结论。
作者一开始就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了吗?
没有!
(一)赏藤野先生之貌——相识
让学生跳读课文,浏览 6—10 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
第 6 段: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治学严谨);
第 9 段:
穿衣服太模胡;忘记打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生活简朴)。
结论:初见藤野先生,作者从他的外貌和举止入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赏藤野先生之爱——相处
让学生朗读 11—23 段,有目的地筛选信息,看看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藤野先生的,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多媒体出示筛选信息的方法。
【交流点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3)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4)询问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写法小结
从对人物的认识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交流点拨】
1.概括人物典型事例的步骤与方法。第一步“分段” ,即找出相关的段落;第二步“概括”,概括是可以提取相关信息,也可以按“何人+何事”的方法;
2.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这种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刻画人物时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
3.读了本文,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诚恳,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全然是一位负责任、明道理的老师。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为人正直,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的人。
品镜头——感藤野先生之“伟大”
以品读镜头的方式来学习第6到第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鲁迅致藤野先生”的方式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三)赏藤野先生的写法——对比
让学生阅读文章24—31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从写作手法上看这些内容对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1.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2.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日本人对从“弱国”来留学的中国人都好,反而是充满了敌意与污蔑,这样就对比反衬手法就更加衬托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情,对待鲁迅先生没有丝毫地民族偏见,从而也反映出藤野先生是一位虽然平凡却很“伟大”!
小结:运用典型材料和对比手法在写人的文章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能很好地表现主人公。咱们学过的《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方法。
三看“地”——分析文章结构
鲁迅先生在哪儿遇见的藤野先生?到这里之前鲁迅在哪儿学习日语?与藤野先生分别后鲁迅先生又去了哪里?在文中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的句子,据此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
1.仙台   东京    北京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3.文章结构划分: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悟文——体会文章主题
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争论颇为激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意谈谈自己的看法。
A.课文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B.课文大半的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C.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如下:
都不能算错,但老师较倾向于第(1)种:“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理由:第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结尾处点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而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
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全文饱含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   
第三,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译者增田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1936 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的近况,可见其怀念之情。
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巩固——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请大家依据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流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小结——余音绕梁
1.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同时也镌刻在读者的心中。
2.课下阅读《朝花夕拾》。
3.借鉴本文的运用典型材料和对比写作手法,写一写“我的同桌”。
suoyugz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教案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suoyugz/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