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
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的活动中,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认为教学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掌握语篇的what、why和how。在此基础上,按照“宏观导入、微观剖析、整体吸收”原则,教学步骤可以设计为三个方面:导入——理解——反馈
关键词:语篇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一、什么是语篇?
语篇(Discourse/Text)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Cohesion)的,在语义上是连贯(Coherence)的。因此,语篇具有三个特征:语篇是句子连续组成的语段,不是简单的句子;语篇具有情景特征,能够反映一定的交际环境或社会文化背景;语篇具有功能性,其在文章中起到一定的结构作用。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总之,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赋予语言学习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的活动中,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语篇分析理论
美国学者把哈里斯(Zellig Harris)在1952年发表的文章《话语分析》作为语篇研究的开端,从此拉开了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序幕。在我国,1988年黄国文出版了《语篇分析概要》,他认为“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或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研究语篇中句子排列与衔接的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其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黄国文,1988,4)
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强调语篇是一个整体,语篇分析的目的是要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语篇分析能够利用语境分析、题材分析、篇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文章整体进行梳理和评价。
三、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比如,关于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语篇分析理论倡导的阅读教学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文章的结构和意图,同时也从关键词、词汇的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等对篇章进行微观的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掌握语篇的what、why和how。
What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Why ——语篇的深层含义;
How ——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此基础上,按照“宏观导入、微观剖析、整体吸收”原则,教学步骤可以设计为三个方面:导入——理解——反馈
1、导入阶段:激活文章的背景知识,借助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内容。
2、理解阶段:宏观分析——把握体裁、篇章结构和文章主旨;
微观分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3、反馈阶段:反思阅读内容,培养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