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次学《雷雨》时,我说周朴园的爱是假的,学生纷纷表示反对——爱,哪有一辈子的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也许就是当今学生的爱情观,我无语。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曰,都不忘为她做生曰,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些书,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他就更容易想一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从上面两点来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不是完全装出来的。
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上课吗?学生一致回答:喜欢,因为可以讨论,因为老师不给现成的答案,允许他们保留个人意见。看来,这就是新课程,学生是第一位的,理解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