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老实”咋就成了贬义词?
[ 2011/5/4 10:13:00 | By: 瓜哥 ]
 

“老实”咋就成了贬义词

 

长期以来,在我这辈人心目中,“老实”一词一直是个褒义词,是做事让人放心,值得信赖的同义词,是对人品的高度评价。可没曾想,如今这个词变了,由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如今一提起某某人“老实”,立马就会有人不以为然,由肯定变否定,由钦敬变嘲笑,由佩服变蔑视,由学习看齐变敬而远之了。

      褒义乎?贬义乎?“老实”究竟是一个什么词?

      其实,这个问题原本不成问题。“老实”的本义是本分、实在,讲诚信、守规矩,不惹是生非,不违法乱纪。严守和拓展这样的本义,有什么不好呢?事实上,从“老实”的本义出发,我们可以引申出诸如忠诚老实、名实相符、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实心实意等词语,而这些词语都含有一份美好,都是褒义词。尤其是把它与当今流行的诚信守诺、遵纪守法这些主流价值观联系起来,更可以看出它的现实意义。相反,如果做人浸透着油滑、虚假、奸诈,社会上充斥着投机取巧、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为官从政者把宗旨责任、党纪国法丢在九霄云外,大搞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上点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学习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大庆油田,“老实”一词曾风靡全国。大庆油田有著名的“三老四严”:“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是大庆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大庆企业文化融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概括。历史不能割断,光荣需要传承。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时代怎么变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不能变,不能把“老实”当成一个贬义词。

      进步乎?退步乎?“老实”是咋变成贬义词的?

      毫无疑问,“老实”一词在一些人心里由褒变贬,是思想的滑坡、认识的倒退。具体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误解。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与过去不同了。似乎“老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搞市场经济,“老实”就该让位,“不老实”就该出场了。这真是天大的误会。不错,搞市场经济,脑瓜需要灵光,思想需要解放,做事需要开拓创新,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应该排斥“老实”。恰恰相反,实行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越发需要“老实”做基础和条件、当保障和后盾。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离开“老实”二字,市场和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人际关系也将变得污浊不堪。再者,市场经济条件下诱惑增多、陷阱增多,给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如果忘记“老实”二字,或者在潜意识里把“老实”和“无能”画等号,就很有可能栽跟头、出乱子。

      二是曲解。如果说误解还属于认识问题的话,那么,曲解就有出于私心杂念的主观故意,属于立场问题了。一些人利用老实人吃亏上当的个别案例,把原本是褒义词的“老实”故意抹黑,搞乱人们的荣辱观,试图形成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为羞为耻,以投机钻营、坑蒙拐骗、贪污腐败为能为荣的氛围,是为了浑水摸鱼。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类的“理论”就出来了。宣扬和信奉这种“理论”的,不外乎是两种人:一种是腐败分子,以此作为搞腐败的理论依据,给自己撑腰打气,企图把自己的不法行为合法化、不当行为正当化;另一种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私心杂念很重的人,对投机取巧、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的行为不是义愤填膺,而是心生羡慕,认为那是有本事的表现。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是肯定不会“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说他们是腐败的社会基础,似乎也不为过。

      “老实”作为一种良好品行不会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真正变的是我们自己;需要正本清源、回归“老实”本义的,也是我们自己。

 

 

“老实”是个什么词,书本上自然有明确的定义。“老实”之所以会引发人们对其贬义的猜疑,当然是基于社会现实,基于这种性格在社会中所能产生的“附加值”。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时期,竞争愈加激烈情况下,确需一些人创新思维,勇于面对眼前的各类挑战,但这并不表明,“老实”就应为我们的社会所抛弃。尤其,当“老实”沦为现实社会贬义时,恰恰意味着我们基本秩序的失范。

有调查表明,四成大学生相信就业靠关系,“比爹”型就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相信不仅仅是大学生,还包括其他各阶层的许多人,甚至刚刚懂事的小孩也有一本五颜六色的“关系经”。当社会灰色关系哲学大行其道时,腐蚀的绝不仅仅是几个金钱,还有我们的基本社会秩序。因为之所以找关系成风,无非就想在规则之外寻求便利。

当关系成为人们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时,意味着现存的社会秩序面临着不公平的严峻挑战。比如,同一件事情,找关系与不找关系结果大相径庭。大到生产经营就业,小到看病孩子上学编坐位,灰色关系哲学无所不在,又无处不牵扯着我们的精力,无形中也抬高了社会生存成本。

伏尔泰有部作品《老实人》,描写的是一位纯朴善良但头脑简单的善良人,他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原本生活平淡的他,在历经种种波折之后最终仍旧选择回归平淡,“工作可以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饥寒。”平淡是福,但平淡并非毫无前提,那就是公平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伏尔泰笔下老实人幸福的保障,也是我们每一个期待平淡是福者的社会根基。

不必扯到太久远的过去。在一个到处充满竞争,同时也充满机会的时代,“老实”确实应该有一定现实意义。但这种竞争并不代表可以穷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破坏现有社会规则,如此即便实现了个人所愿,其对社会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维修”成本更是惊人。远的不讲,就许多腐败事例来看,哪个腐败者造成的损失,不是其所得利益的数倍乃至更大。

“老实”与创造并不相悖,创造在于专业学科,在于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老实”其实就像是许三多那种“一根筋”地认死理,这不仅仅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更表现在坚守社会法治的刚性。一言以蔽之,一个社会是否推崇“老实”人,某种程度上是其法治水平的体现。

 
 
  • 标签:老实 品质 吃亏 贬义词 
  •  
    Re:“老实”咋就成了贬义词?
    [ 2011/5/15 2:12:00 | By: Akira(游客) ]
     
    Akira(游客)我个人认为:因为周围的人都站在了所谓"不老实"的立场,所以他们看到老实的人就会有排斥的心里.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所谓老实在现在的社会活不下去,我们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我们不是伟人.所以我们只能随波逐流,我们每个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向毛主席一般伟大,所以我们不求改变.因为不管我们怎么改变都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大家都想当然的,再过几年,几十年,一百年,第二个毛主席就会出现了.所以不老实的人自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老实人也要吃饭,我们不可能"存天理,灭人欲".但是李贽的想法却没被别人认同,而在现今社会却被作为做人的准则,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时代的不变其实就是国民的一成不变造成的呢.李贽的例子还可以告诉我们"非我族类"就得"必须排除",所以就没有人当老实人了."不老实"已经成为我们看待事情的一个比较准的"准则"了.
    思绪有点乱,不好意思.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