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议论文如何说理:学生习作修改
[ 2011/8/19 19:29:00 | By: 瓜哥 ]
 

君子和而不同

随着奥运会巨大的“和”字给世人带来的震撼,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中国式的“和为贵”思想被推向世界,被无数人赞美。随着一系列促进“和谐社会”措施的采取,“和”字又成为了众人眼中一颗星。

这固然是极好,“和”本身的理念值得提倡,祖国文化的传播也值得雀跃,只是若光顾着“以和为贵”,而忘记了“君子和而不同”,那我就有疑问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的有那么完美么?若真是这样,我大中华华屡屡被窝里踹,被外人打呢?”

若“以和为贵”,那么必以争为轻。中国传统的中庸处世之道也是不表态,不解释。故而积极进取,平等竞争的氛围我们没有,对敢于力争自主者的宽容、培养态度我们也没有。这在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现代社会,如何使得?

君子和而不同,和应当建立在对不同的尊重的基础上,在对个人利益捍卫的基础上,然而这往往只出现在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中。在有统治者的社会,和往往意味着个性、个人利益的模糊化,为了保证表面的一团和气,所有的不同都会被扼杀铲除。顺带一提,此时“和”的标准,已由统治者随心而定,我们现代社会虽没有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但大家心知肚明,若任由传承千年的优秀统治工具——“和为贵”发声,不知又有多少河蟹将被摆上餐桌。而这无疑是造就羊羔性格的催产剂。

不愿不同,不敢不同,既缺乏竞争创新的勇气,又缺乏对弱者对不同的容忍,缺乏面对强者、外界的霸气,把内部削得一团和气,对外界也要和气消灾,于是百年前在木船上跪着搞外交,百年后开着航母却仍是瞪着眼陪笑脸。怪不得中国成为窝里斗圣地的同时,一个钓鱼岛一片小南海,也能磨唧上几十年!对内的强横与对外的孱弱似乎形成矛盾,但其实对外的孱弱不过是为了求大和而对自己这一“不同”的强横,故而二者本质一致,都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无视,对“和为贵”的误读。这么一想,开头的疑问也就释然了。

“和为贵”倡导的理念当然是人人所向往并深谙处世之道的,在平日生活中与国际主题中都当以和为贵。但在追求竞争前进、个性解放的现代社会,在被恶狼逼上砧板的国际环境中,这流于表面的“和”无疑是鸩毒。十几万农民起义,一百多条不平等条约,怎么还不懂?“君子和而不同”,如有下次中国奥运,我希望这句话能被推上舞台。

和为贵

自从北京奥运开幕式表演中一个巨大的汉字“和”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我们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了全世界,那就是“和为贵”。

不错,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的确是“和为贵”,我们凡事都讲究中庸平和,不为已甚,若为不同政见,君子和而不同,表面的和气还是必不可少的,即使竞技,也强调点到为止。绝不像西方人争强好胜,使气斗狠,非得要分出高下,争个输赢,当真是蛮夷之邦,不懂“和”之神韵。

只是,我有些不明白:这“和”若真的“为贵”,值得向全世界推广,那为什么我们会有百余年惨痛血腥的记忆,为什么中国历史中黑暗残暴的镜头从来都未曾断绝呢?

在我看来,生活中和平和睦和气固不可少,但相处必以尊重个人权利与人格、保障个体自由为前提。伏尔泰有名言:“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中国历史上恰恰没有完整的“人”的概念。而没有对具体的人的尊重,无原则地和稀泥,为“和”这个目标而损害个体的利益,甚至践踏个体的尊严与生命,即变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当今的流行语“被和谐”也是一个典型。

说到“和为贵”,当然不可不提另外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其实夫子这句是没有侧重点的,“和”与“不同”同样重要。可如果以“和为贵”,那“不同”自然就轻了,甚至会为了所谓的“和”而扼杀“不同”,不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没有了不同,就没有了新鲜血液,这个“和”便成了一潭死水,止步不前。更可怕的是,“和”的标准由谁制定?当然只能是最高统治者,于是“和为贵”这句好端端的话,就成了权势者肆意掠夺的借口,权势崇拜也就成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相信稍稍熟悉中国历史的都不用我再举例了。

更可气的是,现代国家概念形成后,这一句一直被我们奉为圭臬的话同样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我们的善意被人理解为软弱可欺,于是他们得陇望蜀,得寸进尺,步步蚕食,才导致了今天东海南海的僵局。你说这“和”还“为贵”吗?

所以,再好的东西也得与时俱进,才不会被他人误读。“和为贵”当然好,但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和”,什么时候才真正“为贵”。

和为贵

人与人之间相处,总是避免不了冲突,而发生冲突的原因,我想就是人的不同。只有不同,才有了碰撞,火花,这些碰撞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吗?因此老死不相往来吗?

与人相处,就重要的莫过于真诚。人们常说,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会告诉你你的缺点,指出你的错误。他对你总是毫不客气,不必顾忌你的感受,即使发生争执,他也愿意冒这个险,告诉你最真实的话。每个人都难面对对方说你的不好,在所谓的自尊心下,想努力地驳回自己的颜面,于是就有了口角。从表面上看来,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口角是很不和谐的,不但伤感情,还有可能失去对方。在我看来,这却是一件很温馨、很和谐的画面。

古话有说: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的性格,对事物的看法都不同,所以当两种观点出现时,必定会产生争论,而这样的争论,并不是互相鄙视,而是一个互相借鉴的过程,是好是坏没有绝对。有些人会觉得争论会伤和气,可在我看来这未必是彼此感情加深的良好溶剂,一个关于将自己独特观点告诉对方,而不一味只是附和对方观点的人,我想,那才是真正的知己。

过度的包容,从表面上看,会感到非常的和谐,感情可以平稳地维持,可终究这样对双方都不好,仅仅用包容来维持的感情,还是会有破裂的时候。包容者只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习惯对他人的要求逆来顺受,永远将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以其来换取他所维持的所谓“和”的感情,从而达到他所中爱的安静罢了。我相信,两个彼此真诚的人,决不可能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场面,然而这些场面只是暂时的,只是他们通往“和”的一个考验。

当然,我们要彼此尊重,做什么事都应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好朋友有小小的争执没有什么大不了,可还是必须在尊重双方的前提下,要是互相指责,互相谩骂,这是绝对不可行的。

朋友之间的小摩擦,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影响不了“和”,相反,有了碰撞才让这“和”更持久。

 

 

 

和为贵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两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发生了冲突,甚至口角,怎么办?是继续争执下去,直至分出输赢,还是停下来,和为贵,大家笑一笑,维持面子上的和气与友谊?

人与人相处,冲突总是在所难免,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看问题总是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结合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感受,因此看问题有差异是一个普遍而永恒的存在,正如世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不会完全重合如真假美猴王。根据志同道合的交友规律,和同声同气的择友标准,我们似乎难找到一个朋友,所谓知己难求,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为了维持难得的友谊,不伤朋友的和气,我们大多数人在冲突时选择了退让,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朋友一侧,以此来换取朋友间长久的友谊,其乐融融,这才叫“铁”呢!

只是我不知道这所谓的“铁”会持续多久。因为你不可能永远都跟你的朋友保持一致,永远有相同的看法,相同的思维,你们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我们知道,交友之道,贵在真。相信他需要的是一个真诚的人,而不是一个虚伪的影子,一个没有主见只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为“和”而泯灭自己,你不觉得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这样的“和”,有何可贵而言?

还记得“君子和而不同”这句古训吗?为人当然要和气和睦,但不可抹杀了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和”与“不同”是同等重要的,“和为贵”并不等于“不同”就应当被忽略。马克思和恩格斯该是最亲密的战友吧,他们也从不讳言彼此的不同,从不回避双方的争执与不快,事实上,所有的争执与辩论都使他们的思想与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友谊也得到加固。爱因斯坦与普朗克也经常为量子理论争得不可开交,但越争论,科学越发展,两人也越惺惺相惜。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朋友越争越亲。我想,这才是“和为贵”的真谛!

当然,下一句同样值得我们牢记:“小人同而不和。”我们所说的“争”一定是没有私心杂念的,不掺杂个人利害私欲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样的人品,即使是你的敌人都会由衷地敬佩,更何况你的朋友乎?这样的“和”,才是高尚的,光辉的,理性的,才是真正可贵的。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和,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我们追求真理、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当然是“为贵”的。

 

请大家注意思考,修改稿与原稿的差异何在?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 标签:学生 议论文 说理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