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19 8:52:00 | By: 瓜哥 ]
 

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才哥是附中语文教学精英,是真正的把关,听你的课历来是享受。不过,也许是期望值太高,或者出现了审美疲劳,现在听你的课总喜欢找碴儿,挑刺儿,当然更可能是我的心态出了问题吧,呵呵。以下是我的几点意见,算我胡谄,以大家的坦诚和多年的交情,相信你不会怪罪。其实我上课又如何,能好得过谁?这一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但不妨碍我瞎说吧,呵呵。

一.教学预设、课件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上课时学生有几次都提出了疑问,打乱了你的教学思路和程序,比如“复沓”和“意象”的问题,结果你前后讲解了几次,虽然详略有差异,但毕竟不如一次性解决来得干脆而深刻。教学的魅力来自生成,来自同学们的思维火花,来自师生的思想碰撞,如果教学也变成了程式化的东西,那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魅力就去了大半。这也是我不大喜欢使用课件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学生的真正疑惑在哪,(当然可能是我不了解学生,备课不深入)课的切入点真的很难把握。特别是现在大家使用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重视学生的真问题,于是课堂设计就变成了启发学生思维的突破口,而不是固定的教学程序与僵化的课件。至于我,由于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当熟悉,更喜欢随性自由的课,口味完全变了。

现在我们都在提倡导学案,但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却在淡化,甚至弄到课堂不像课堂,老师上课特别别扭。你想把课上得完整,必须得完成相应的教学预设,于是很多时候就是直接忽视学生的问题。这真是一对矛盾,让人永远纠结。

二.教学要求和语言必须清晰

为了部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必须准确,不得含糊其辞。比如老师让学生提问,这个要求太虚了,你根本无法控制无法预测,结果你想学生提理解词语的问题,但学生就要提欣赏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只好虚与委蛇。再比如“感知诗意”,你的要求是“用诗意的语言概括大意”,从学生的回答上看,这个目标没有达成,显得太虚了,必须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语言才算是“诗意的语言”。当然我感觉这个要求太高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至少课堂上学生没能表现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实力。

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常常犯类似的错误,闹到自己都无法收拾,准备的课件只好干脆不用。指责是容易的,轮到自己照样歇菜,才哥,得罪了。呵呵。

另外,我也有一个困惑,提出来请大家指教,教学指令清晰,教学任务完成得顺利,这是老一套的评课标准了,早就有专家说,这种提问有“诱供”之嫌,表面上是启发式,实际上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走,一步一步地逼供,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的,根本无主体性可言,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配角的本质。严格来说,这种课应该不算好课,可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得有一些基本预设,如何处理,这真让我这个教了二十多年的老同志无所适从,老革命才多新问题啊。

三.程序设计值得商榷

听课时我一直在怀疑“班门弄斧”这一环节的必要性。想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积累文言词语,欣赏意境?我认为这个设计没有什么意思,学生掌握的文言词汇毕竟有限,而考虑押韵更难。老师后来给出的小贴士,似乎也是意在积累文言词汇,那这个目的就有点无谓了。我觉得,不如把这个改成比较琼瑶的歌词:将原诗中的“蒹葭”改为“绿草”,好不好?当然这个设计也不一定好,可能是个假问题,但至少我在考虑意境欣赏的问题,目的是明确的。老师的教学,每一步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特定的教学目标,你说呢?

四.欣赏似乎太浅,学生情感并未形成高潮。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听课时我有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课堂气氛似乎有点儿沉闷,并未达到情感的高潮,学生并未真正兴奋起来。比如说,对“伊人”的解读,应该是才哥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主题多义,正好给课堂气氛活跃准备了材料,但学生思维并没有完全激活,课堂没有形成争论,也没有形成思维的深度,老师一张嘴,学生就没有异议了,可见孩子们还是比较敬服才哥的。长期教高中,对初中教学不知深浅,莫非这是初中教学或者说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特点吗?胡说了。我以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应该是它的情感性,师生的情绪共鸣或者思想认识应该达到一个其他科目无法企及的高度,尤其是我们初中的孩子基础起点都很厉害,本应该有很高的能力要求。也许是因为教语文的缘故,总觉得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篇作文,起承转合自有章法,高潮必在学生的思维激活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啊。

再重申一点,我自己水平不及才哥,上课一定更糟。在此胡说八道,完全是嘴痒,得罪得罪了!

 
 
  • 标签:听课 感想 
  •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4:08: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单老师意见:
    何老师,我在思考所有的评价中,我能从里面获得哪些最能使自己进步的信息!
    本人早已宠辱不惊,说实话,此前上《大自然的语言》之后,我就为同样的评价问题思考了几个月,并到处寻找理论支撑,后来才似懂非懂地想明白了许多事。
    我喜欢钻研教学问题,并从中寻找到许多乐趣——不过我也不是尽信书的人。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拿别人所谓的教学新概念来吓唬学生,糊弄孩子!
    我说过你的短评给了我许多思考——这绝不是客套话!你的短评激发了我去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没有你的短评,我不一定这么做。
    说动听的、正面的话容易,说不同意见、听不同意见的难——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因为我深知以人为镜、以史为镜的道理并反省自己。
    发其他老师的评价给你——只是你我私信,其实也是希望我自己能从中找到某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信息来——我不是一个容易因为其他老师过誉之词而得意忘形的人!
    所以,请不要以为我是“炫耀”自己——我没有资格向任何人炫耀什么!我总奉“朝乾夕惕”为人生准则,抱着林黛玉进贾府的心情时刻在冷静地提醒自己!所以,我才能够坦然面对褒贬宠辱!

    单老师的话,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人格让我敬服!中大附中之所以让我找到归宿感,也正因为这帮可敬可爱可亲的同事朋友师长!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4:03: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看了各位老师的评价,确实不胜惶恐。大家对单老师的课,基本上是高分好评,说明了这节课还是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的。首先要向单老师学习,向各位同行学习。按说评价可以见仁见智,允许不同意见争鸣,但我和大家有如此大的差距,充分说明我个人业务能力不行,不能达到学校要求,这让我有强烈的危机感啊。另外,值得我深思的还有个人的心理问题,我是不是太阴暗了?为什么总喜欢吹毛求疵呢?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3:56: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李建辉老师点评:
    你好。也是“道阻且长”,迟到了,没有听到你这节课精彩的导入;我去的时候,你的课已经进入“整体感知”环节。总体感觉这节课有如下优点:
    第一,自信而自然的教态。自信缘自原本的专业素质和充分的备考,而自然不仅体现了教师娴熟的教学能力,而且还反映了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讨论的开放,不被应试的“标准”局限等。
    第二,形式多样的互动性。读,有同学集体朗读读,也有老师个性化的朗读;说,有七嘴八舌的,也有个别的;写,有私下的,又有在黑板上公开的;学案的“导”学落到了实处,也成为互动的纽带。
    第三,诗各鉴赏,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讨论不断追问,使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也构成了本节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值得探究的问题:诗歌鉴赏如何“进入”,贴切孩子,使其真正产生“共鸣”?对此,有机会我们再面谈。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3:54: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张胜利老师点评:
    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1、全课结构严谨,连贯性强,并且问题的设计极有梯度。
    2、有预设,有生成;并且解决问题方法好,点拨到位。如:三章之间是否递进关系、?为什么是三章?
    3、仿写环节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优秀表现和素养见出您平时成功的指导。虽然很晚才吃到午饭,但一个字:值!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3:53: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詹保胜老师点评:
    谢谢您为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一环是中间6分钟(11:29----11:35)——学生们自由发问环节。学生们自由发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极有价值的。由此可以看出您日常教学的风度。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有质量的:重复之中是否包含了递进?景物描写的作用?溯洄,溯游,是否会迷失?
    您面对学生们的发问从容应对,游刃有余,风度翩翩!第一个问题您让学生们一起来回答,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将个人问题扩大化,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很好。体现了对发问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发问学生的某种鼓励,当然也就能够吸引其他孩子积极参与。像您这样有胆识的语文老师是不多的。因为无法预料孩子们发出什么问,而且这不比平日上课,弄不好无法收场。可见您课堂的宽容度是极大的:既能够宽容孩子们,也预备了宽容自己。真不简单!值得学习!
    李政涛教授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审慎的宽容的温暖的教育。我听了您这堂课,十分赞同。
    谢谢您为我们奉献了一堂有风度的示范课!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3:51: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文星老师点评
    很成功。一是强化朗读,诗歌教学尤其如此,二是注重互动,当然,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三是从字词入手赏析诗歌意境,符合文体的特征,四是续写,这个环节别开生面,既调动了学生的词汇储备,又有效的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五是“伊人”形象的解读,切合“诗无达诂”、含蓄的特质。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20 13:50: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蔡玲老师评价:
    谢谢您又呈现了一节好课!
    我感觉非常好。您对文本的解读非常准确,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您的这堂课和学案教学结合得非常好。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意犹未尽。
    我特别欣赏的是仿写的部分和对伊人形象的理解部分。
    很受启发。谢谢!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19 9:00: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单老师点评:
    何老师,看到你的评课,我很受益!
    我在此也做些简单的看法,我以为你的看法有启发的地方很多,比如,关于“伊人”形象的认识,确实可以再稍作文章,再调动学生的呼应;不过,我以为某些看法也值得商榷。如下:
    1.学生提问,我一直坚持到底,哪怕我解决不了的,我会告诉学生,我下节课一定会给学生一个说法。公开课在我看来不是做秀场,我不怕学生提任何问题。但是,我的时间是限制的,比如5分钟。
    2.关于“诗意”概括内容,这其实是“取法乎上”的要求,即使不能达到十全十美,至少可以有这种意识。
    3.仿写诗句是我希望整理积累从前的文言词,比如“离离”“屿”“嵁”“危”“洲”等等,这都是他们学过的词语,来一次小集合有什么可怕呢?学生做得不如意,又怕什么呢——至少,他们又接触了一次,何乐不为?
    感觉你的设想很好,有机会,我得把你说的那个设想做次实践,也许会有很好收获的!
    这些话,只做我们教学理念上的一次交流——不是我做辩解之词的!呵呵~~感谢你的短文,我的确受益匪浅!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19 8:57: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单老师又及:
    何老师,这篇短评我再三阅读,已经不止5遍了!我反复咀嚼你的每一句话,反思自己的得失,深感诤友难得!
    虽然,你的某些观点我不一定认同,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找个机会,一定请你以示感谢!
     
     
     
    Re:听单老师的导学课感想
    [ 2012/12/19 8:56:00 | By: swb200703 ]
     
    swb200703单老师意见:
    何老师,如果你愿意,可以贴出来的。
    1.说到提问环节,我真不预设什么问题——那种假戏我真做不来。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我都得认真对待,即使很荒唐的问题!比如今天学生提出的复沓内容有无递进关系?“溯洄”“溯游”难道不矛盾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我都做回应,不敢虚与委蛇的。
    2.你说到的诗意语言描述诗歌的问题——前面我已经回过一信,感觉意犹未尽,再补充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以为,我们老师不能等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来说:请你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当然,我同意你的看法,这一环节还可以让学生多一点描述训练,不过,我不能等他们具备能力的时候(况且,什么时候是合适呢?)才来这么问。
    3.关于“诱供”和学生的“配角”问题——我以为教学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老师都是诱导者,学生都是课堂的“配角”!教育学虽然明确提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别忘了,老师是“主导者”啊!我不认为,课堂里学生牵着老师鼻子走的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不过,我也坚决认为,把学生当作猪肚包鸡来填塞同样是荒唐的。那么契合点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就在老师的善导,学生善学中。
    我同意你的说的另一个意见:学生只要老师一开口,总认为那就是标准,于是学生不说话了!他们的思想闪光点一下子全熄灭了——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我一定要注意你说的这个现象,努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闪光点。
    上面所说,何老师,不知你怎么看呢?很喜欢和你探究教学的问题,我说的不一定对,还请指正。谢谢啊!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