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相信爱情吗?
今天学习的是刘心武的微型小说《等待散场》,在“天鹅湖”的优美旋律中就要结束本课的学习,我有意无意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小说的结尾写道“永恒的旋律”,歌颂的是纯洁的爱情,同学们,这样一种纯洁美好、心心相印然而清贫甚至有点拮据的爱情生活你们愿意拥有吗?换一个情境,如果有一个大款同样喜欢上了你,你还会选择那个你钟意的、痴情然而贫穷的小伙子吗?大概是这个话题有些敏感,迟疑了十几秒钟,终于有几个同学举手了,直到下课,也不过十个人,跟我的预计差不多。
这本来是一个伪问题,或者说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讲,这个问题在早些年似乎提都是多余的,似乎选择爱情是必然的。没钱不是问题,年轻就是资本,共同打拼不愁未来。(当然也可能是我书呆子气太重,完全不通世故,自以为是,呵呵。)但近几年,这个问题却真的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物欲狂欢、欲望膨胀的时代,我们所有人的未来都化作了具体可触摸的房子车子票子,衡量我们成功的标准全都物质化了,连同我们的终身幸福,“丈母娘推高房价”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一张戏剧票都买不起,你怎么能够给我幸福?用同学们的话来说,没钱?没钱谈个毛线!这也是一个物欲喧嚣、急功近利的年代,我们毫不掩饰我们的物欲渴望,最好能一夜暴富,实在不行,那就通过婚姻的交易,实现我们暴富的梦想。马诺这个女孩一语惊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微笑。”这其实就是最典型的屌丝逆袭的路径。不用责怪她,其实她只是赤裸裸地道出了我们不愿也不敢明说的隐秘的愿望。
还有同学觉得我太直白,老师,我能不能都不选,或者选门当户对前提下的爱情?说到底,我们还是不相信纯粹的爱情,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们还是在选择现实的物质呀。
所以,这还真不是一个伪问题:还有多少人仍然固执地相信爱情?
是的,没钱,什么都别谈。我想起了去年情人节广为流传的一条微博:一个大学男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为她心仪的女孩子写了16万字的情书,情人节当天送给女孩,那个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网友有才,跟了一个帖:另一个男生花了一分钟时间签了一张16万的支票,女孩——十分恼怒,然后接受。是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如此现实的世界里,找男朋友要高富帅,女朋友要白富美,剥掉附着在梦想上的光环,其实只剩下一个标准——富!有的同学就这样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们不追求没有希望的结果。未来是支票,而现实才是现钞,支票不一定可以兑现,而现钞则可以抓在手中。是的,生活的幸福安逸,使我们失去了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血性,我们只想躺在富足的生活里尽情享受,不敢面对未来丝毫的尚不确定的磨难。是的,我们是青年,但没有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没有了赤手空拳拼搏未来的勇气,这和暮气沉沉的老年又有何区别!
辩论时也有同学提到,年轻时当然没有钱,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同心同德,为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奋斗呢?难道自己挣来的幸福不更可贵吗?可更多的同学立刻反驳:即使将来生活条件改善了,你怎么就如此肯定你的另一半不会变心呢?如果是这样,那我现在的选择,还有多年的奋斗岂不全都化作了泡影,是在为人作嫁?与其这样,还不如牢牢地抓住现在可以到手的幸福。你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呀!可我能怪孩子们吗?现在这样的案例不是太多了吗?孩子们对未来没有信心,正是因为这个社会被我们成年人搞成了这样,弄到他们不敢用青春赌明天,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没有扭转乾坤改变现实的决心,没有执着的信念,这不是他们的错又是什么!
上完课后,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现在问这个问题太早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孩子,言情小说读多了,她们当然会选择爱情,如果过几年等她们真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再问,她们肯定不会这样回答。我笑了笑,就是现在问,也没有几个女孩子选择宁愿相信爱情呀。这没什么,人各有志,无需对此作什么道德评价,中国人都是现实主义者,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也没有爱情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说,西方人在爱情里实现人生,中国人在爱情里消磨人生。爱情于我们,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远不及一张长期饭票来得实在,这样的答案太正常不过了。只是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的人生观,还在传统观念的老路上转圈,那读书的意义就真的要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