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解读作为符号的雷锋
[ 2013/3/8 18:36:00 | By: 瓜哥 ]
 

解读作为符号的雷锋

 

35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各个地区都要积极开展向雷锋学习的主题活动,同时也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弘扬新世纪的雷锋精神。用广州话来说,这已是例牌了,如果有哪年不做这种宣传了,那倒是咄咄怪事了。

那真实的雷锋形象又是什么呢?这个名字凭什么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都知道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全中国上下都知道他在做好事,而且每次他做好事都是照片作为依据。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偶像雷锋不是生出来的,而是造出来的,雷锋只不过是那个年代造神运动的产物。他的好事是造出来的,他的日记更是造出来的。曾专职为雷锋拍照片的宣传干事张峻回忆说,沈阳军区为了塑造这个典型,专门为雷锋成立了拍摄小组和日记指导小组。两年多时间里,拍摄照片300多张,平均每三天一张。这就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只留照片和日记”的真实内情。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为何真正的《雷锋日记》中连一个标点符号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的原因了。

所以,雷锋其实就是一个造神运动的产物,是那个时代需要这尊神,于是被人为塑造出来的。所以,雷锋之死本是一场普通的事故或意外,但神化之后,就成了大地变色山河垂泪的悲剧了。

且让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逻辑。有学者指出,学雷锋运动是毛为挽回大跃进失败而受损的个人威信,利用军队引导舆论,发动群众,重塑个人崇拜的运动。“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质就是林彪为雷锋的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用微博体来说,毛雷二人就是典型的互粉!雷锋是毛林政治交易产物,和一个精心包装的愚民道具和虚假道德偶像。这个典型负载的是毛需要的反文明价值观。所谓雷锋精神,历经过那个时代的人不难概括出其内涵,即一味要求臣民作奉献的伦理观、特定年代“阶级斗争为纲”语境下对敌人冬天般残酷无情、党放哪里就在哪里的螺丝钉精神、“听毛话”的驯服论、党就是亲爱的妈妈的感恩论。

偶像雷锋只有一个,但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雷锋精神,难道雷锋精神也同样与时俱进吗?这是发展,还是本末倒置?我想连雷锋他自己都不知道吧,或许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后人捧得如此之高大全,他的“精神”可以忽悠这么多人,这么多年!

知道被忽悠的后果吗?那就是我们都成了“老不信”,甚至连本该确认的真相都投以怀疑的目光。于是,才有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才有了南京彭宇案这个“史上最恶毒的判决”;于是,河南兰考县的普通农妇袁厉害出于最朴素的善良收养孤儿弃儿,也被我们怀疑——这年月还有这样的好人吗?试问,社会总体道德水准滑坡,这到底是谁的问题?这种弱智低劣的宣传难道不该反省吗?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一直被灌输一种神秘的雷锋形象,接受“向雷锋叔叔学习”这样的教育。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雷锋一直是一个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只穿军装、喝白开水、吃馒头、生活拮据的苦行僧形象。然而,透过各种信息,我们才知道,现实中的雷锋并不是这样,他和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年轻人一样,用一个流行的词语来修饰,他就是一个“凡客体”——我爱革命我爱党,也爱摩托车到处闯;我爱助人为乐,也爱时髦皮夹克;我爱朴素不能忘,也爱青春和时尚。真实的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试想在那个年代,能够当上一个解放军比起现在考一所大学还难,雷锋不就是一个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吗?试想那个年代,有多少人见过手表是什么东西,雷锋不就带着一块英纳格的手表吗?试想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拍得起照片,雷锋不也拍了很多彩色照片吗?试想那个年代,有谁能够坐上摩托车,雷锋不还开着拖拉机逛天安门吗?

认识真正的雷锋之后,现在我们再说雷锋精神,还是应该回归人的本性,回归人的恻隐之心,回归人的羞恶之心,回归人的是非之心。没有人会在自己饿得没饭吃的时候把最后的一碗饭施舍给别人,雷锋也一样,他也是在满足自己生活条件下才去帮助别人。雷锋就是这样一个彻彻底底的中国式好人,他身上体现出的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扶危济困的古道热肠,和人性中最起码的善良。他的精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古代有,未来同样会有,但我们都不叫雷锋,我们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过雷锋!“是雷锋在提醒我做好事”这样的训导,你不觉得其实已经污辱我低估了我的德行吗?

我们不需要偶像,我们只需要真实的人,跟我们一样的饮食男女,有着平凡的喜怒哀乐的鲜活的人,让他走下神坛,去掉偶像和榜样的光环,这样我们反倒更愿意接近,并学习他。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大全化,造神运动其实就是让我们远离道德的南辕北辙的活儿。

在一个道德意识浓厚的国度,学雷锋本意无非是强调传统道德,提升全民道德,可吊诡的是,这几十年社会道德沦丧的主因恰恰就是这个号召学雷锋的。是它宣扬仇恨、鼓吹战争,动辄“消灭、打倒”,暴戾之气流布全国;是它设置了黑监狱、黑保安,小民有冤难申;是它无视几十年的暴政、惨案和灾难,不肯直面事实,更无悔改之心;是它的官员贪腐横行,无所不为……

于是,我们看到了让人崩溃的一幕,当代中国的道德没有底线,佛山市的十八罗汉就是中国现实社会道德水平的最真实写照。有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其中有这么一小段: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风雪中救助一位遭遇车祸的老人,却被指认为是肇事者,并惹来无数麻烦。电影或许是虚构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频频上映,从南京彭宇案到各地类彭宇案的发生,无疑说明了我们现代道德的水准就是如此。中国式的好人,测量了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的真实尴尬。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反思雷锋形象呢?他对解决我们现今的道德困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还原本真的话,热心助人的雷锋,其实只是在尽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使这个社会多些温情,少些冷漠,多些善良,少些恶意。他并不思想深刻,也不能力出众,甚至也不形象光辉,但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就真正和谐润滑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和他人多一些信心,不给他人添麻烦,尽力帮助无力的人,维护一个社会的良俗秩序,其实我们都是雷锋,哪怕我们并没有扶老奶奶过马路,也没有捡到钱包交给警察。

意味深长的是,在一个相同的日子,197035,遇罗克在北京工体的十万人大会上,被宣判死刑并处决。死后角膜被移植给一名劳动模范。他在1966年写下著名的《出身论》,批判“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1968年被捕,被扣上“思想反动透顶”、“组织反革命小集团”等罪名,甚至因为他特立独行的思想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得承认,遇罗克肯定无法超越他的时代,他的身上也一定有他无法避免的缺点,但他是一个求真的人,一个追求真理怀疑权威的人,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相比于雷锋的永远年轻,这个人几乎不为人所知,但我以为,这样的人更值得我们纪念,和追思。作为对那个年代有真切体验的人,我得说,有了他,有了顾准,有了这样一群有独立思想不迷信不盲从的精神守望者,自信勇敢、不计个人得失的践行者,我们对这个民族能从灾难中恢复就多了一些信心,因为,唯有这样的公民,而不是一群只懂驯服的臣民,才能建设一个真正文明民主、有尊严的现代国家。

 
 
  • 标签:解读 符号 雷锋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