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或沙子
看到这则材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又是一个励志寓言故事。谁都知道,珍珠比沙子来得珍贵,想得到社会的承认,或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得追求成功,用材料中的长者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一颗珍珠。我甚至可以想象出他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模样,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非得成为珍珠,才有价值,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吗?
我承认,人都有上进心,都想成为一颗这样的珍珠,接受大家的膜拜,但问题是,能成为珍珠的毕竟少之又少,除勤奋外,它需要天赋,机遇,还有一些我无法说清的东西,总之门槛太高,绝大多数人只能望之兴叹。中途休学创业者不少,但成功者寥寥,我们只记住了比尔·盖茨;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者甚多,我们也只记住了爱因斯坦……于是,我们只能如材料中的那个小伙子,尽管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勤勉刻苦,“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可始终无法变成“珍珠”,而只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但,我们之前的努力与付出就真的没有价值了吗?“尽吾志”矣,若真“不能至”,是否之前的艰苦卓绝就成了别人的笑谈?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得不到大家的承认与尊重,于是乎理想与坚守全都没有了意义。按照这样只注重结果而不在乎过程的逻辑,岂不是又回到了“成王败寇”的老路吗?
说得现实点吧。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一场考试就取代了你十二年的学习过程,倘若考神不眷顾,是否意味着十多年里你都没有好好学习?成绩如果不理想,于是挑灯夜读,与睡神搏斗,在题海里挣扎,高三一年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
我想,这个年轻人,不,还有很多人纠结的,也正在于此。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永远都只能是沙子,无法成为众人瞩目的珍珠,是不是我们就只剩下一个被代表的符号,没有了鲜活的生命与灵魂,没有了自身独特的价值,甚至任人宰割呢?联想到今天强拆遍地、相互投毒的惨淡社会现实,我不禁悲从中来。难怪我们宁愿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也要往上爬,成为“人上人”,享受“特供”,直至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只因为做一粒沙子的风险太大,随时都可能被碾成齑粉。而这,恐怕才是材料中这个年轻人无法言表的真正隐忧。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话,“一个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决定了它文明的高度;而一个社会对弱小者的态度,则标志着一个社会的良知和底线。”
很喜欢一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一个傻不拉几的青年,也能活得有模有样,坦荡磊落,让人无法不对他背后的这个社会和它的文明理念动心。承认一粒沙子也有尊严,也有价值,这个年轻人的沉思,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