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的分量
读罢材料,我掩卷长叹,黯然神伤。在当今这个一切向钱看、经济效益重于一切的社会,报刊亭的有无,的确是少有人关心的。
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一座报刊亭对一个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了这些报刊亭,市民购买书报杂志不方便了。这是拆除报刊亭最直接也最直观的影响,但却不是最重要、最深远的影响。在很多喜欢读书看报的市民以及文化界人士看来,一座报刊亭就像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坐标,而无数的报刊亭让一座城市充满了文化韵味,增加了文化底蕴,是城市背后的内涵与自信。政府拆掉的是报刊亭,拆除的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坐标。
其实被拆除的,何止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报刊亭?作为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从它们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承担着城市部分的文化建设功能,就成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随着报刊亭的拆除,附着在上面的文化功能也一同烟消云散,市民已经养成的文化生活习惯也一同被破坏殆尽。这样的损失,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却又是谁也无法忽视的。
也许有人会说,报刊亭拆除了,这个城市必然会生长出更多的报刊零售点,比如沿街的门店、社区便利店、超市以及加油站等等。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这些商业场所只是把售卖报纸杂志当成副业,和原来的报刊亭相比,报纸杂志的种类大幅度减少,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为降低,其文化代表性更是荡然无存。无知者无畏,读材料时,我真心生出“夏虫不可与语冰”之感。新华书店没了,连报刊亭也拆了,读书的社会氛围自然就越来越淡了。
可能还会有人嫌我老土,如今手机普及,随便下载个app,手机阅读不也一样吗?在我辈读书人看来,内容总是附着于必要的形式的,没有油墨香,没有纸质的触摸感,没有一读三叹的回味比较,阅读总显得轻飘飘的,没有分量。
不要忽视了一座报刊亭对一个城市的分量,报刊亭的消失带给一个城市的损失,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那么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