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自有其庄严肃穆凝重处,这是我们的长处,任何轻佻与轻慢都是一种亵渎,自不待言。只是我更愿意思考,我们为何而祭奠,祭奠的真正意义究竟在哪里?
并非我多虑。媒体铺天盖地地渲染伤痛,在向我们展示曾经的创伤有多震撼,或者反复强调,迫害者至今仍无悔意,还在百般抵赖……如果国家公祭的设立,只为渲染悲情,只为煽动仇恨,或者只为增强国家认同,宣扬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思维,那这样的公祭,就变成了纯粹的政治宣传,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还要让死者散发余热,充作政治教材,我们如何对得起枉死的同胞,约30万曾经鲜活的生命?对不起,我又说了一句对逝者大不敬的话。
不错,这样的创巨痛深,说忘记那真是丧尽天良,但老是摆出一幅受害者的苦情样子,作怨妇状,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是会惹人讨厌的。我不喜欢日本,但除了YY,我们恐怕不大有机会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让对手臣服,让他们为曾经的罪恶道歉了。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也不喜欢“珍爱和平”之类苍白的话语。今天这个时代,连所谓的替天行道都要三思,恐怕不大会发生明火执仗闯进别人的家园恣意妄为的事了,历史就是历史,翻过去就永远翻过去了。既然珍爱和平,就不要动不动渲染仇恨,这逻辑怎么都不对。中日不大可能有什么友谊,但丝毫不妨碍我们相互利用,虚与委蛇,这才是现实。
所以,有价值的问题也许就是,在现代文明价值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举行这样的国家公祭?我的答案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赋予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崇高的人格、尊严和价值。
早有有识之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个人生命和价值的漠视,我们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把人当人看当人来尊重的历史,除了帝王,其他人都异化为政治的工具与符号,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普通人的呼吸与思考,欢喜与烦恼。也许有人会说,今天没有了帝王将相,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但,你我可曾有过身为主人的荣光与责任?我曾追问过政治老师,如果人民这个词不包含具体的每一个生命个体,谁都可以是人民,谁都可以不是人民,那除了作政治宣传权谋利用外,这个词还有什么意义呢。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灾难,我们只能听说一个冰冷的数字,却很少触摸到具体鲜活的姓名,以及他存在于世间的音容笑貌。著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可曾有具体的名字?什么可歌可泣,到头来难免灰飞烟灭,只剩下一个含糊不清的数字,并且没有人为他们吹响命运的集结号。
好在,我们开始有了改变。唐山大地震后,我们开始刻下每一个普通遇难者的名字;汶川大地震后,我们为七万多名遇难者降下国旗,肃立默哀;尽管艰难,尽管绝大多数都无法存证,但我们开始搜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让他们存活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
让每一个国民活出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让所有的生命都在自己的国度享有生前的荣光死后的体面,才是现代文明国家的神圣职责。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说,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享受和平的阳光,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畅快,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才鄙视有国才有家的荒谬,才执着于每个公民的尊严与自由,生活中不因煤改气和强拆而受冻,不因高房价和重污染而焦虑,精神上不因被禁言而愤怒,活得坦荡,自信,洒脱,体会身为一个中国公民的骄傲自豪,也许这才是国家公祭活动最大最高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