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岳阳学习体会之一:核心素养解读
[ 2018/1/8 18:56:00 | By: 瓜哥 ]
 

岳阳学习体会之一:核心素养解读

 

本次岳阳学习,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其中,董小玉老师主讲的就是课程标准解读,胡向东老师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谈高考中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周京昱老师则侧重高考试题解读与备考策略应对。可以说三人各有侧重,但又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次培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先谈谈我对这个词的理解与感受。

几位专家在谈到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时,都提及时代背景,都强调了一点: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所谓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将语文素养归纳为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语文素养中的主要部分。

下面是自己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具体表现为: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具体表现为: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具体表现为: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具体表现为: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展示在同一平面。实际上,这些核心素养是有层次区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方面不属于语文独有,它们是语言建构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伴随语言建构而发展的,是结合在语文的运用中而发挥作用的。

    多年来,语文课程历经一次次质疑、争论、探索和发展,课程的核心概念从知识能力再到今天的素养,确定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为本学科的基本特点,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本次学习培训的第二点收获是,确立对“学习任务群”的认识。

正在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尝试设计一系列任务群语文学习活动,旨在通过综合性、跨领域、情境化、结构化、专题化的学习任务,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这不是在玩概念。可以说,学习任务群的确立,使平时的教学从单篇、碎片化转而寻求深度引导与支持,也旨在促使学生的学习向主动、积极、系统化转型。它追求的是学生在语言表达、运用技能、知识与情感、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基础能力,问题导向意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个性化与创造性学习能力,跨媒介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贯穿全部高中课程的是以下任务群:整本书的阅读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交流,语言积累、梳理和探究,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还有其他近十个任务群分别体现在各年级各学段。必修阶段学习强调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选修阶段学习对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要求阅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个性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但限于时间,都没有展开。对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所涉及,在高一教学中,我每周花一节课和同学们共读一本书,坚持到底。但学生有多少收获,我的确心里没底。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老师如何引导,如何准确而恰当地发挥作用,如何监测学生的阅读过程,如何检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效果,我还在苦苦思索中。

 

 
 
  • 标签:核心素养 解读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