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该如何教聪明的学生
[ 2018/9/21 10:29:00 | By: 瓜哥 ]
 

该如何教聪明的学生

评叶海宇老师《咏雪》课例

 

叶老师初到附中,给我们展示的课例是《世说新语》一则《咏雪》。叶老师虽说年轻,似乎自信心不太够,但展示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组织,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让我这种老家伙直叹后生可畏,听课时伍建兴主任也极为欣赏。

这堂课优点非常多:比如教学流程清晰,一环接一环,叶老师展现的是年轻老师难得的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能力;比如老师始终紧扣文本,诵读理解欣赏拓展,课堂容量也很丰富;比如老师对教材的拓展延伸,让一则短小的文本也有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展示了老师的阅读厚度和对学生的引领,真正把教材当作了例子。对于短文如何长教,叶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听课时,我和彭小丁老师惊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课前预习非常扎实,也惊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敏捷,阅读与见识的开阔,常常能答出妙语,让老师都有点“招架不住”。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于是,才有了下面这个问题:该如何教这群聪明的学生?该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变得更优秀?当然,得事先申明,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我完全应付不来,我是真心佩服初中老师。

比如,这一节课似乎有一个重点,赏析比喻之妙。这个究竟应不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当然可以再议,比如我对选材的敏感很感兴趣,但叶老师愿意这样处理,其实也没有问题。虽然我个人对中国人的诗意不太感冒,无非奇巧淫技,一点都不大气,但不妨碍师生一起欣赏“咏絮”。叶老师在课上设计了三个环节:”哪个比喻更好”,“好的比喻有什么重要特征,“仿写这两个比喻”。这三个环节的确很见功力,只是它们不是环环相扣地出现的,中间还插入了其他的文本拓展“如何理解谢安的反应”,“咏絮如何成为典故”,使整个思路忽而停顿了一下,于是,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松散了,连贯的逻辑一下子消失了,感觉整个课堂可激发点太多,但没有一个完整突出的重心。其次,叶老师启发学生关注好的比喻如何产生,这一点非常难得,一般人都只能止步于这是一个好比喻,但稍觉遗憾的是,“愈远愈新”这个标准似乎过于简单粗暴,还没能真正挖掘其内在的奥秘,“远”的标准如何界定,也没能进一步说明。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学生毕竟才读初一,能力还跟不上,是我太苛求了。但从后面仿写结果来看,学生的思维没有能够真正激活,表达与交流似乎没能形成高潮。

顺便提到拓展。既然课堂的重点是欣赏与创造,那为什么不把拓展也放在相同的“言语”篇中,欣赏其他精妙的对话问答呢?其实书中类似的素材真的很多。但让初一的学生去思考谢安的“大笑”与“置之”,揣度复杂的成人世界,这个太难,更无必要,游离于课堂重点之外了。

我们常说,课堂当然要学知识,但更要激发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学习是要让人变得聪明,思维条理变得清晰,而不是记住几个什么典故结论,变成立地书橱,那样意义就不大了。我们附中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很不错,而如何训练其思维,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有灵感和创造性,直接和老师对话,和文本对话,可能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标签:评课 思维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