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作文审题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 2022/7/13 16:04:00 | By: 瓜哥 ]
 

作文审题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这种方法,不光用于阅读理解,也可以用于写作审题。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不重审题,不仔细推敲材料的明示暗示,不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各种条件,必然导致作文跑偏,成绩不理想。这里仅以学期末高一高二考试中的两道作文题,提供一个文本细读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阅读和思考有启发。

先来看高一期末作文题:

材料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察传》)

材料二:2020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改变,但海量的、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材料一引《吕氏春秋》,原文是“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大意是听到什么要考虑着是不是真的,不能随便什么都信;听到什么不考虑着是不是真的,随便什么都信,还不如没有听到过。这则材料主要是提出观点,即“审”的重要性,强调理性冷静思考在获取信息中的意义,写作中必须紧扣“审”的含义做文章。当然,完全可以借用化用这一句作标题。

材料二两句话,第一句强调当代青少年和互联网的密切关系;第二句强调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结合材料一,不难发现,其中负面影响应该是写作思维拓展的空间。这一则材料落实到具体论述对象“青少年”,即提出观点的现实针对性,也就是说,写作内容必须紧扣青少年这一受体而展开,不能抽象空泛地谈网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综合两则材料,主题不难得出:对于正处于学习和成长中的青少年,正确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学会辨别真伪,如何区别有用无益,如何培养定力,找准方向,都是重要的课题。

于是,真正的问题出现了:首先是客体即互联网,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既是最熟悉的,但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相信同学们或多或少对这些负面影响有体会,比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社交软件,娱乐八卦,信息真伪,信息海量,价值优劣不等……稂莠不齐、鱼龙混杂、诱惑干扰等各种问题一定会困扰过大家。因此,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是,为什么“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审”才能避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总而言之,必须围绕对“审”的理解来思考,这也体现了高中生作文的思辨特色。本学期我们做过几期媒介素养主题阅读,完全可以拿来参考。

然后是从主体即青少年角度来考虑。审查,明辨,挑选,甄别,拒绝诱惑……一句话,披沙拣金,为我所用,需要很强的能力,对于成人都可能是挑战,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无可逃避的大问题。我常说,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方式越来越便利,世界真的是平的,孩子们获得了和成人平等的权利,无疑是幸运的;但在还不会审查的年龄,却遭遇了信息浪潮的冲击,消化不良,误入歧途,迷茫困惑……他们面临的问题一点都不比成年人少。

明乎此,作文完全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比如: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审”;学会“审”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审”的意义可以体现为几个方面……这样,作文的难度就不大了。

 

高二期末作文题

“尽精微”,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有人曾计算,假设火箭有5万个零部件,若要使整体安全系数达到99.99%,那每个零部件的安全系数则要更高。正是因为有中国航天人对每个工作细节的一丝不苟,对每个零部件质量的“锱铢必较”,才有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余次发射的成果。多些精益求精的执着,稳打稳扎,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古人讲,“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道理也正在于此。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首先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句为一层,提出总的观点“尽精微”;第二句则用一个具体案例“火箭”来说明;第三句则更是具体到中国航天的例子,其实也就是本写作材料中唯一具体的实例,写作中可用的导入语或例证材料;第四、五句强调其意义;其中第四句对写作思路拓展有启发,暗示本文写作中心,中国航天只是可用材料之一,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的联系才真正大有可为,第五句则顺带点明观点又一出处,也暗示了作文可用的标题。

第二段首先提示我们,不必局限于材料内容,写作最重要的是联系个人生活,包括阅读,这样才能写出个人特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你必须代“新时代青年”发声,也就是以“我们”为主体,同时立足点必须是“新时代”,而不能写纯个人的想法。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意思是: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这句话包含大与小的辩证法,又是为政、修身的方法论。材料中只提及“尽精微”,精益求精,发挥工匠精神,将细节做到极致,缩小了写作的范围,其实也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实际,这样处理很好。

那么如何作文?考场上写作思路如何打开?

还是老办法,从理解概念入手。首先是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材料中已有比较明确的提示,高一也有一篇提倡工匠精神的时评文,这里不赘述。其次是理解命题提出的背景,这是个有什么特点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尽精微”?我个人觉得,这篇作文完全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比如“中国制造与升级”的口号,比如“芯片困境”的现实尴尬,我们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底蕴并不深厚,绝大多数的科技高精尖项目常常受制于人。然后是探究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比如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精神,比如专注与纯粹,抛弃功利杂念,比如劳动必须给人足够的尊严感和成就等等。至于如何充实作文内容,就看同学们平时的阅读积累了,不关心现实生活不留意素材收集,考场上一定要吃大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尽精微”吧。

最后强调一点,一篇作文只需要围绕一个重点突破就可以了,800字的作文,面面俱到,则一面都不到,只能蜻蜓点水。

 
 
  • 标签:作文 细读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