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月考作文题“思”与“行”审题示例
[ 2023/6/16 15:23:00 | By: 瓜哥 ]
 

月考作文题“思”与“行”审题示例

这次考试作文题我们选了上海最近的模拟题:

一般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考虑周详,但是详尽考虑行动的一切后果又常使人不能行动。

作文首在审题。没有这一步的“思”,匆匆一瞥,靠所谓的“感觉”,后面的行动一定是盲目的,得分完全凭运气。这也正验证了“思”与“行”的关系。

动笔之前认真读题,把材料分解成语段层次。先讲一般常识,三思而后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真理。关键是后面一句,想得太多,则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结果反而不敢行动。这也是大家经常会有的感觉和体验,至少见识过这样的情形。所以,不难从材料中提取两个关键词,“思”与“行”,本篇作文就是要讲二者的关系,全文都应该围绕它们展开,不能离题。

按说不难写,三思而后行嘛,但问题在于它提出了一个疑问,想得太多了反而不好,这就让我们犯难了。那么这一句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追问一句,难道前一句的“周详”者就没有想过可能的后果,只有一厢情愿的美好憧憬?

所以,关键在于“思”什么,是立场措施方法预案,还是可能的失败要承受的后果?是积极行动的步骤,还是可能面临的不解嘲笑批评?说到底,你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自信的实践者,还是一个沮丧的悲观主义者,怯懦的幻想者?你会采取什么行动,最后会取得什么效果,跟“三思”其实没什么关系!但要注意,我们的写作关键词毕竟是“思”与“行”,所以,不能抛开这个大谈要做个什么性格的人,那就危险了。

“思”之后,这篇作文应该这样“行”:

第一段,先引述材料,拈出两个关键词。建议大家套用莎士比亚的名言:是思考关键,还是行动更重要,是要多想还是少想,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连哈姆雷特都做出了错误选择的问题。

第二段,讲三思而后行的意义效果,毕竟这是大家公认的;第三段,讲思虑太过的反作用。这两段其实是照应材料,必不可少,表明我的作文不是另立中央,另起炉灶。

个人建议,可以讲孔子和冉有季路的故事。两人同问“闻斯行诸”,听说了一件符合道义的事,就要去做吗?夫子做出了不同回答。冉有优柔寡断,缺乏果绝勇气,夫子极力鼓励;子路大胆勇武,失于草率粗糙,夫子婉言相劝,“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即出自此。还可以举《归去来兮辞》的例子,要辞官归隐,与上流社会彻底脱节,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陶渊明只关注一点,“既自以心为形役”,就干脆而决绝地迈出了这一步,成就了他的伟大。还推荐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常是读书人”。书读得少,往往考虑就少,只认一个“义”,所以常常不顾生死;而书读得多了,想得太多,利害得失计较得太多,反倒不敢出头了。这个例子不建议大家在价值观上做文章,很容易跑题。林则徐那该是读的书多吧,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可见,敢不敢行动,其实与人的价值权衡有关,与思不思反而关系不大。

之所以说这么多,因为看同学们的作文,发现写没营养的大白话的作文太多了,不会结合所学课文所积累的素材,不能体现你是一个读书人的身份,那你的作文评分就不会高。所以,建议大家在这里不妨抖一抖小机灵,多引述一些上档次的材料和语言,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第四段才真正进入正题,进入论证的主体。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比如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不争论,干了再说,错了就改,一步一步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提升了国力。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多冒险精神多开拓创举,其实就是想得少了,实干第一,大胆才有活路。当然,也可以稍稍思辨一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容易“舍得一身剐”;但今天,有了40年成果与财富的积累,我们还有这样的勇气与冲劲吗,还能一如既往,一往无前吗?

第五段,可以深入一点说理。思,当然重要,任何行动都是决策先行,不能凭冲动凭本能,否则与动物何异,但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所有的完美都是在不断的行动中不断总结不断修正的,只要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任何不完美的“思”都是可以原谅的。比如环境污染,比如食品安全,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在行中暴露出来,并在“行”中得到重视与修正。推而广之,人类历史的进程,不也是这样不断试错而曲折前行的吗?行与思的结合,相得益彰。

第六段,联系现实联系自身。年轻人,心怀梦想,充满朝气,更应该目光远大,勇于尝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古老而新生的中国,也需要更多长远深远的谋划者和砥砺前行的实干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复兴。

再推荐几句比较经典的语言:宋儒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王安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苏轼“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培根《说胆大》“胆大往往盲目,因为它看不见麻烦和风险”……

【学生例文】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法。在我看来,计划像一缕光,为人们照亮成功之路;实践是先锋官,为人们开山辟路。二者如影随形,跬步不离。

“想好了再干”可以让我们行事思路更为清晰。选准方向,明确发展路径是走向成功的必备之法。选好了就踏踏实实地做,实干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运筹帷幄之中,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经济发展,做出详细的计划都是必要的。它可以让你占领制高点,俯视全局。没有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心擘画,哪来新中国的曙光;没有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又怎么能实现全面小康。计划是走向成功的灯塔,它是全盘考虑后的结晶,它是智慧,它是视野,它是方向。有了它,做一切事都会大步向前,有条不紊。即使前行之路出现一些波折,也会因有预见而有法一一化解。正如大儒朱熹所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道虽迩,不行不至。”这则古训告诉我们要有实践精神。再完美的计划都需要实干家去践行。空想主义者,只能在梦中描绘乌托邦的美丽图景。唯有实干如大禹者,才能让天下河清海晏。刚刚履新的国务院李强总理在接受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坐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在告诉人们,若想落实好中央的政策规划,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这样,中国梦才能变为现实。国事如此,事事也是如此。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历程中,实干精神永远熠熠闪光。请谨记朱熹所言:“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小心筹划,可以预见全局,照见险滩;大胆践行,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计划是决策者的智慧,它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可以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实践是执行者的勇气,它可以让计划落地,可以让梦想开花结果。计划是成功的保障,没有计划的“摸着石头过河”是莽夫的行为。培根在《说胆大》一文中说:“胆大往往盲目,因为它看不见麻烦和风险。”所以“胆大于决策有害”。但胆大“对执行决策有利”,因为只有胆大,才无惧实践路上的狂风暴雨。

计划和实践就像一对上阵杀敌的父子,父亲有统筹全局的经验,儿子有英勇无畏的豪气,父子同行,无往不胜。

凡事计划在前,践行随之。有了计划,心中就有了光,温暖又明亮;有了实践,脚下就有了路,坚实又厚重。愿你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用一颗慧心育得并蒂花开。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