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博客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博客登陆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留言
    请稍候,载入中。。。
博客相册
博客好友
    请稍候,载入中。。。
友情连接
博客统计
    请稍候,载入中。。。
我品《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 2020/1/2 20:38:00

我品《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细品《道德经》会发现,当中包含这许多人生智慧,后悔这么晚才认真细读这本书,如果早些得到经书的指引,或许人生就会少点迷茫,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的奥妙可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读《道德经》中,对其修身之道和治国之道有些的感触,特写此文留作备忘。

 

    一、《道德经》中的修身之道

书中第七章写道: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概意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我的感悟: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天地万物自行其道,互相平衡,不为了自己而去伤害其他事物。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所有的生物有其生态链。哪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坏,引发环境的改变甚至毁灭。同理,我们人类的生存要得长久发展,要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为了人类的自身发展而随意破坏自然。牺牲自然的最终结果是人类与环境的毁灭。人在一个集体或社会上的生存,也要懂得和周围的人和谐共处,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大家的利益,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利益,否则损害终将回到自己身上。所以要懂得谦让,不争就无欲,就无怨,退一步海阔天空。

书中第八章写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概意思: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我的感悟:道德经中最喜欢这一章。我喜欢水,除了上述的七个美好品质以外,还因为水柔和,能和水途上所有事物和平相处,各自相安;水很睿智,懂得退让,遇到阻碍和屏障会绕开行走,不会与之碰撞拼搏,不与他人相争,无怨也无失,能很好的保存自己;水很坚毅,无论遇到什么障碍,始终都朝着自己的目标涓涓前进;水心胸开阔,能容纳来自不同支流的意见和想法。如果我们在接人待物上,也能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接受客观事实,相信心态会更加豁达,自己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书中第九章写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大概意思: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我的感悟:做人做事适可而止,避免过犹不及。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懂得收敛锋芒,因为“木秀于林,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性中的妒忌、猜疑、仇恨往往指向这些锋芒毕露的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被绑架,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得罪人的事情,只是因为他有钱,锋芒毕露。朱元璋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是因为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他曾采纳谋士的主意“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才锋芒毕露,用最直接的方法打败了他们的敌人。

当然,所谓隐藏自己的锋芒,并不是什么都不显露,在工作中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还是要展现出来的,不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关键是我们把握好分寸,什么可以展现、什么时候该展现等。

 

二、《道德经》中的治国之道

书中第三章写道: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

大概意思: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我的感悟:我理解这种治国之道是“愚民”之术。虽然目的是使民无争、大家和谐平等,这样做对统治者来说是很省事的,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来说,如何树立榜样、发挥国民的智慧与才智、促进快速发展呢?

日本的国家治理模式跟第三章提到的这种做法非常相似。日本不推崇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而是强调团队与合作,尽量均化物质与资源。例如中小学教师的轮岗制度,是为了保障各个地区不同学校的师资都平等;学校的运动会没有个人赛,只有集体项目赛,就是为了淡化个性,促进团队合作;通过税收调节家庭收入与所得,即使多劳也不一定能多得,使得民无争,不攀比,无欲亦无求;日本法治严格,以严厉的法规严格治理国家,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成本高,压制犯罪欲望。日本还有一点是人民当家做主,政府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机构,这样很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都非常人性化,以构建和谐有序有爱的社会,使每个人都为维护美好家园做好自己的事,不给他人添麻烦,为自己和社会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这只是大部分情况,违法犯罪的事情还是有的)。但这种无欲无求和机械化的生活模式,对日本的经济和人口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日本少子化、消费需求低下等就是结果。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时候,我还是会树典型、评优秀、立榜样。不够优秀有时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变得的优秀,这时“树典型、评优秀、立榜样”就是一种指引和帮助。再者,因为有对比,更能促进学习、竞争和进步,对个人和集体来说都是有很大益处的。当然,还要考虑不够优秀的学生是否会产生自卑、妒忌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还要经常灌输些“心灵鸡汤”,如“别人有可能做到的,你也有可能做到,努力够不够的问题而已。”、“你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等等。

 

“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想法”,我读《道德经》有以上的感悟,粗浅简陋,欢迎指导!中国古典文学绚丽多彩,实在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 标签:看书感悟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