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公民素质培养不会比学习成绩更不重要 
[ 2014/4/22 8:51:00 | By: yanqinxi ]
 

 

 

                   公民素质培养不会比学习成绩更不重要

                                                               严钦熙

    这个题目有点拗口。本来想直接说:公民素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但考虑到很多人并不一定这样认为,或者即使承认其重要性,也认为其并不一定就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很多人觉得公民素质和学习成绩没有必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不应该在一个平台上比较。学校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家长这样认为,社会这样认为,政府的指导思想也是这样,所以只要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尤其在各种重大的升学、选拔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就是最终的目的。

    通过极力提高学生的考试、竞赛成绩,学校希望自我感觉、也希望被社会认为是“好”学校;其次,很多家长也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就最令他们满意;第三,对教育和学校有决定性评价权力的行政部门以各种测评学生升学率的数据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来衡量学校。

    学习成绩的提高,考试分数的优秀,当然是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没有哪个学校会丢掉这个任务。谈学生公民素质的教育和养成并非是要轻视学业的重要,更不用说否定。所以,关于学生学业问题在此不赘谈。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使得学校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无论是作为一个主动融入世界的个体,还是因被潮流推动而被迫融入世界,公民素质及其由此决定的言、行将成为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素质。

    什么是公民素质?首先当然要弄清楚什么是公民。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公民指具有某一国际,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当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以下的内容:公民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称《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百度百科)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等。(2013年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P9)

    简言之,正如《宪法》所说: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对等。那么公民素质就是一个人依照国家宪法的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恒定地形成的个人生活方式。学校的公民教育应该是——不只是把有关宪法的规定作为应付考试的知识来教授,而且应该努力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中,知行合一的形成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的生活化方式。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还只是儿童、向青年迈进的少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民,但这个时段是人的是非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最重要的时期。公民教育应该从青少年开始,让他们从小就具有公民思想,不仅对他们个人一辈子有好处,而且对由无数个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社区和国家有好处。


    首先,公民素质和教养有绝对关系。一个人公民素质越好,其教养就越好。教养好的人具有很多诸如尊严、尊重、公平、公正、谦逊、宽容、仁慈、怜悯、善、美、责任感等品质。他当然在乎自己的权利,也同样在乎别人的权利。他是一个知道规则并遵守规则的人。没有规则,他希望通过合适的方式形成规则。他会对不合理的规则提出理性的意见,从而推动规则的改进。他知道权利是有边界的,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与人的权利边界交叉地方就越多,那么在扩展自己权利边界时,从德行上就要考虑的别人的权利。如果一个人只是绝对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忽略甚至侵犯别人的权利,他很可能是一个自私自利、甚至暴戾的人。暂时,他的越线欲望会得到满足,最终他的言、行会受到别人的抵甚至法律的制裁,最后他就成为一个不受别人欢迎的人。最终事实会证明:他是一个愚蠢的人。

    第二,公民思维和素质以常识、逻辑和理性为基础。常识、逻辑和理性又是法律制定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缺乏基本常识和逻辑的判断与界定,这时就会觉得很可笑。如果这些判断和界定还不允许别人质疑,更不可冒犯,那就让人可恨了。基于常识和逻辑理性来思考问题、论述问题的人,一般来说是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的人。基于常识和逻辑的自由表达、以理服人具有很强说服力,是一个人具有公民素质的表现。如果强词夺理,假话、大话、套花、空话充塞,最终会被别人置于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

    第三,公民素质和言行使人更好的融入世界。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因为人类本身也好,个体的人也好,都想不断走得更远,不断去探索体验新领域、新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所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人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交往的顺畅和有效必须建立在一些共同的准则之上,这些准则大都是一些基本的普世价值观,比如,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这些共同的价值观超越地域和国界,甚至政治派别。今天的学生、未来的交流者、参与者无论是短期的出国旅行,稍长的出国学习,参与国际活动,还是长期地在外生活和定居,都需要培养公民素质和由此表现的公民言、行。如此,不仅你个人会融入得更快,为人所悦纳,你所为之工作的机构和组织也会受益。

    今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处于世界最前列水平,但是我们常常发现,中国人在世界上并不受欢迎。就以日常言行来说,中国人受别人诟病的两个恶习——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就被认为最没有素质。这就是公民素质差的最基本表现。还有,比如:不排队、公共场所抽烟、开车不守交通规则、噪音扰人、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膜拜权力和金钱、不许别人发言、不讲理、狡黠、投机钻营、不诚信等等,都是阻碍我们和世界更好交流的因素。

    第四,转型时期的中国更需要公民教育。中国目前仍处在转型时期,从什么型转到什么型呢?毫无疑问,是从一个不太开放的社会向更开放,一个不太秩序化的社会向更秩序化,一个还不太美好的社会向更美好转型。这个过程将持续多久,我们无法预测。但是这个过程无疑和我们每一个年青人都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们认为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安全、更开放、更秩序化、更美好的社会,那么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价值观上有选择,这些选择都会在言、行上表现出来。一个具有公民思想的人会在关心自己的福祉时,同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城市和国家。他会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民参与,而这些参与都将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社会的进步又会使每一个生活其间的人受益。

    公民素质培养和提高学业成绩两者一点也不矛盾对立。只是在现实的压力和追求短期效益的攀比下,很多学校使这两者虽然没有绝对对立,至少是忽略和削弱了公民教育,有的是走偏了。对待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中大附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培养学生体魄健康、人格健全、学业精进、特长突出、独立思考、有创造力。希望培养人格独立、内心自由、有质疑批评精神的现代公民。这一点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说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公民素质的培养通过学校管理的具体事项和细节表现出来。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最重要的是注重知行合一。首先,学校办学团队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指向,校园管理体系、校园生活和校园氛围都要民主。我们希望形成青春之美、人文之美、规范之美和自由之美的校园氛围。真正的教育建立在师师、师生和生生平等基础上。其次,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公民理论的教育,更要以公民教育内容准则来营造校园氛围,讨论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设计各项学生活动。学校对学生的任何要求和意见都要重视,并且要以平等理性的方式给予回复和解决。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校纪校规不能以学校单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形式而出现,更不能强调学校单方面制定规则的权势,校纪校规的制定建立在师生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校纪校规是校方一厢情愿对于学生的约束和管制。中大附中自复办20 多年来,《学生德育读本》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共修改过7次。而且特别强调:学校规无禁止,学生即可。学生对校纪校规有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出意见,学校会给予解释和说明,有的会进行修改和调整。学生明白校规不仅是管理和约束,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学生匿名反映问题,校长会随时收集学生意见,给予反馈。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学生代表、学生干部和学校行政的座谈会,了解学生要求。学生曾就作业量、用水用电、教学楼的空调安装、自习课的安排、宿舍有关设施的改造、周六上课等问题提出意见,都得到了逐步的、妥善的解决。


    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主题发言讲话者80%都是学生,讲话主题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商定,学生写稿,主讲。主题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城市、世界的变化、国内国际大事,也包括一些具有争议的敏感话题。比如:《雾霾笼罩的GDP》、《厦门BRT爆炸案思考》、《我对高考英语降分的看法》、《美国政府关门的启示》、《博鳌亚洲论坛对中国的意义》、《我国的税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我们的关系》、《从“秦火火”案公开审理看中国的法治》等。

    学校德育处每天把《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中国青年报》、和每周的《南方周末》进行剪裁再编辑后张贴出来。每天大约15——20篇各类文章,贴在学生上下楼梯口边的走廊。学生利用边角余料时间驻足阅读。文章主要分两类——政论时评和资讯新闻。剪报栏已经坚持三年,对学生吸引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具有公民思想的文章,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启蒙、引导和教育作用。

    未来的中国无疑是由合格公民组成的。只有公民中国才是更趋于理想的中国。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施与公民教育并非只是一种工作职责,更是一种基于良知和理想的责任。

2014-4-21

 
 
 
Re:公民素质培养不会比学习成绩更不重要
[ 2014/4/22 12:03:00 | By: 猜我是谁(游客) ]
 
猜我是谁(游客)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老师影响着学生、家长、家庭和社会,为有你这样的老师而高兴。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