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处到高处 眺望享受生活
严钦熙
疫情期间有一次我去文印室,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广东省地形图,上面插了一些小红旗,旁边还贴着一些爬山的照片。我问范道妙老师是什么情况?她说那是她们登山队去过的地方,一面小红旗代表爬过的一座山。我知道了,原来中大附中有一支由教职员工自发组织的、用来阻击、消解疫情负面影响的登山队。转眼间,他们都活动三年了。
陈德模老师邀请我为中大附中登山队三周年文集写序,一开始我是谢绝的,一是我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他们的活动。二是中大附中登山队不是学校所组织的社团,我一写序就好像是学校认可似的,毕竟登山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三是这个文集不一定要校长写序,他们当中任何一位成员写都可以。但是陈德模老师坚持要我写,还说这本文集单是收集材料就长达半年之久,编辑设计前前后后也花了三个月,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一定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写序。我心里一惊,因为我最近一些年开始认为“德高望重”是个骂人的词,但陈老师说得很真诚,让我有一点感动。盛情难却,那就接受吧。
陈德模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地理老师,来附中工作这些年,他的地理课教得好,很受学生欢迎。排球也打得好,听说他来附中之前是不会打排球的。这回又搞出一支登山队,而且搞得风生水起。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对专业、对学生、对工作、对学校的热爱,他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好几年前,他来附中应聘的时候就说,他想了很多办法,一定要进入中大附中工作。兜兜转转,他终于成为附中教师一员。这些年来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做到,是个靠谱的人。
翻看文集清样,三年来,他们已经组织了20次登山活动,参加的老师有好几十人。他们的足迹除了遍及广东境内,还去了广西,爬过的最高峰有1900多米高,每次活动都有文字影像的记录。今年是附中复名重开30周年,陈老师等人编辑这本文集除了记载他们的活动外,还要致敬学校复办30 周年,这个意义就更大了。
还是来琢磨一下登山队这个说法吧。那天陈老师来找我,我说:在我的印象里,登山用“登”字一般至少是攀爬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上去的方式也是不走平常路,而且登山的设备高级专业,我觉得你们应该叫山野队,或者干脆就叫爬山队(哈,我这个话隐含调侃意味)。说完,我们相视哈哈笑了起来。其实,我知道,我这个说法既外行又吹毛求疵。从低处到高处就是登,从此处到彼处也是登,从狭隘到豁达是登,从封闭到开放更是登,哪有什么海拔和距离的要求?走栈道、上亭台楼阁也叫登,不然何以有“登斯楼也”的说法?况且,我也知道,广东境内的山虽然海拔不高,但相对高差大,高温高湿,是很难爬的,他们已经做到了登峰造极。至于活动的专业成分,啥叫“专业”?行头齐全高档就是专业吗?只要做足准备,过程和结果安全就是专业。更何况,他们的活动是为了放松心情、欣赏自然、挑战自我、享受生活。
登山队就是登山队,名副其实也。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