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yingmenghu 日期:2007/6/30 17:55:00

教师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不少学生一方面沉迷于电脑游戏,乐在其中;另一方面似乎被迫强制着学习,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呢?事实上,不仅幼儿喜欢游戏,青少年以及成人对于游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游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通过游戏,人们体验着社会生活,领会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自我形象的建立。因此,关注游戏,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  游戏的意义

1、游戏能松弛学生的紧张情绪。德国的提扎鲁斯提出了游戏的“松弛论”,认为游戏是来自于有机体放松的需要或是快乐的满足,游戏更多地并非是精力过剩而是精力不足造成的,游戏更像是一种积极方式的休息和恢复。对于沉重的学习负担,适当的游戏能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放松紧张情绪的目的。在几节课正规的学习之后,学生往往显得沉闷、疲倦,注意力易分散,如果采用短时间的游戏活动,如智力游戏、男女生答题对抗赛等,帮助“提神”,学生便会精神焕发。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更充分地被激发出来。

2、游戏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美国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游戏的“掌握论”。他认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境,过去可复活,现在可表征或更新,未来可预期,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它能帮助自我对自我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角色的心理,表现内心的冲突,解决现实的问题,在尝试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辨认在文化环境中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被允许的,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3、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游戏的“觉醒——寻求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这一理论是以人类有社会性内驱力、需要不断参与信息加工活动为前提,并认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总是通过控制环境刺激的输入量来维持和追求最佳觉醒水平的。游戏正是调节环境刺激量以达成最佳觉醒状态的工具。在游戏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培养了各种兴趣,这些兴趣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并能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的习惯。

4、游戏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贝特森提出了游戏的“元交际理论”,元交际”指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识别、理解对方交际表现中的隐含意义的活动。游戏正是一种元交际的机会。游戏是以“玩”、“假装”为背景来表现种种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只有理解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参与者才能真正进入游戏情景。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学会理解他人,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  游戏的种类

游戏的种类很多,从人的行为表现上分类,游戏可分为语言游戏、运动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和表演游戏,其中表演游戏可以看作是上述四种游戏的综合形式。

1、语言游戏:是以语音、语词、字形、词义、语调、语法等语言要素为内容和目的的游戏。语言游戏不像其他游戏只是以语言为交流信息的中介,而是探索、操纵语言符号本身,并使游戏者从中获得娱乐。如“词语接龙”游戏,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运动游戏:是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如在“动作模仿”游戏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运动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动场地,在课堂上进行运动游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想象游戏:是学生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情感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能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4、交往游戏:是指两个以上的学生以遵循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游戏。如在“猜猜看”的交往游戏中,学生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语及非言语技能,还可培养负责、耐心、愿意分享、合作等品质,对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有重要意义。

5、表演游戏:是以故事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在“历史剧”、“心理剧”等表演游戏中,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各种人物,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表演才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上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重视游戏在儿童以及青少年发展中的价值。德国教育教学思想家福禄贝尔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提出了“游戏教学原则”,他认为“游戏是一种能形成非常强大力量的心灵沐浴”,“游戏是认识外在世界,从事物及事实中汇集原始经验与练习身心能力的首要努力”,他满怀激情地呼吁“啊,母亲,培养并抚育游戏;啊,父亲,保护并留心游戏。”如何将严肃的书本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1、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目的一方面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或发展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游戏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以及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提倡在教学活动中鼓励源于学生兴趣的学习,而不是强制学习,以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如在“情绪——奇妙的窗口”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成语表演的游戏,它综合了语言游戏和表演游戏,要求学生表演出表达不同情绪的成语,如手舞足蹈、怒发冲冠、垂头丧气、惊惶失措等成语,分别代表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通过成语表演游戏,学生既掌握了四种基本情绪,又锻炼了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2、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内容主要结合学科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游戏,也可以是综合性较强的游戏,如在“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这一课中,我就运用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每位同学用一张纸条写上自己的特点,并注明姓名,然后收上来,请一个同学抽出一张纸条,读出上面的内容(不要读姓名),让全班同学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一方面让每位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另一方面让他人认识自己,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

3、游戏的形式:除了运动游戏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语言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都可以综合使用,要避免游戏的单一、重复,注意创造性地运用游戏。如在复习过程中,我设计一个游戏,首先让3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你认为第3课最重要的3个问题”,然后请选问题最接近的2位同学一起进行“你演我猜”的游戏,1位同学通过语言、动作或表情表现第3课中较重要的系列词语,另1位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词。这个游戏既有3位同学之间的竞争语言游戏,又有2位同学之间的合作表演游戏,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游戏形式,达到了综合复习的目标,实践效果十分理想。

4、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游戏操作的程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行为的规定。如在“词语接龙”的游戏中,要求学生不要受习惯思维的束缚,而且后面的同学尽量不要与前面的同学重复,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独创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由此发挥头脑风暴训练法的作用。强调游戏的规则,也是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达到游戏的目的。若不明确规则,单纯的令人兴奋,或者放任自流,必然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结果事与愿违。

5、游戏的评价: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恰当的评价,在游戏的开始,教师要评价游戏的意义,明确提出游戏的目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特别是对于误解了游戏规则要予以纠正;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作全面正确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游戏中好的表现、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了的目标、学生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还有游戏时间的科学性、游戏成员的多样性也是教师运用游戏应该考虑的因素。总之,关注游戏,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以及学生的兴趣;运用游戏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游戏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一向朝气蓬勃,跃跃欲试,教师有责任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健康地发展。

 

  • 标签:教学论文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