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作者:yingmenghu 日期:2019/1/16 13:28:00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一、思维导图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多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的四大要素

1、图像

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我们大脑对图像的敏感度更高,印象也更加深刻。因为图像,刺激的是右脑。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确实非常重要,需要逐步锻炼自己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相比于文字,人的大脑更喜欢图像和场景,图像使记忆更加容易,也更加牢固,甚至是无意识地、毫不费力地就在相应的场景中学会了知识。思维导图作为梳理知识和计划的工具,能使记忆更加牢固 和清晰的一大原因就是:使用了图像。想要更好地刺激大脑,就把自己的思维导图,丰富更多的图像在上面。

2、颜色

颜色结合物体的形状特征,会方便联想。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涉及到什么,就可以画一些辅助的小简图,并填充上漂亮的色彩,这样不仅是大脑喜欢,更容易记住,也会让导图变得更精美,生动。

3、线条

思维导图的线条包括主干和分支,主干是一级分支。主干(或者叫一级分支)的线条一般粗一些、长一些,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的线条一般短一些、细一些。思维导图里的线条都是曲线,而且是末端平滑的曲线。之所以用曲线是因为曲线非常灵活,当你想要添加新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引一道曲线出来,而且思维导图的组织形式,使得纸张或平面上空白的地方很多,很方便的用曲线添加内容。之所以末端是平滑的曲线,重要的原因是:线条上面要放关键词。因此,思维导图里面的线条,要用曲线,并且是末端平滑的曲线。

4、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写在主干和分支的线条上。关键词,顾名思义,就是提取我们学习的内容的关键信息的词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一个事物,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它。”想要简单地把一个物体解释清楚,必然需要我们理解其中的关键,英语中的关键单词是key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