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6/1/8 11:07:00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书评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读书报告会

胡优优  2015.08.27

一、作者介绍

吴荔明(1934年——)

梁启超外孙女,梁启超二女梁思庄(北大图书馆原副馆长)女儿,北大城环系教授,丈夫杨友麟为杨度之孙,父亲吴鲁强(1932年他应聘为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英年早逝)。她的著作文字散见于各杂志,现为梁启超研究最有权威的家族成员之一。

二、本书基本介绍

1、本书基本框架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上篇严父慈母、舐犊情深(梁启超生平及其家庭婚姻生活)、下篇满门学子、成就非凡(梁启超9位子女中8位子女生平事略,梁思忠英年早逝未编入。),另在下篇中附有梁启超一家三代的燕大情结与祖国之恋。

2、本书基本内容

梁启超这位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有着深厚的家学底蕴。他以不断奉献心血才华的济世精神,叱咤政坛,潜心学问,光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更使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他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他的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垢,看一看他的子女们成才的经历,就会知道他的满门英杰决不是偶然的。

3、满门俊秀

梁启超的子女们成就非凡,皆成为本行业专家。他们做人低调,却又默默无闻奉献。他们都不倚靠父亲梁启超的声名,而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他们又都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颗热忱的爱国心。梁启超有3个儿子是院士,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兄弟1948年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礼则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4、本书的缺憾之处

作者非科班出身,因此本书基本上靠详实的资料和真切的讲述取胜,在叙事上有些琐碎与平淡。本书题为《梁启超与他的儿女们》,私以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占较多篇幅,很遗憾本书基本上似是一部梁启超及其子女们的生平小传,挖掘得不够深入。如果你想获得梁启超式教育经验,必须通读全书再结合梁任公的其他文史资料,整合之后才能获得。

院士。梁士一门真可谓“满门俊秀”。

三、梁氏家族教育之启示

1、注重趣味

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作得津津有味,他说“ 凡人必须常常生活少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 要来何用”( 梁启超《 学问之趣味 》)

2、尊重子女的意愿:尽性主义——“唯天下之至诚能尽其性”

“母亲在加拿大上大学后,面临着专业的选择,外公曾在信中建议:‘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不知道你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吴荔明说,当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并无兴趣后,梁启超马上写信:“庄庄: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最终,梁思庄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父亲的意见学了图书馆学,考入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3、关于做学问的方法:钻研专精VS注意广博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4、吃苦的思想。

当他得知长女思顺抱怨加拿大的生活条件时,就写信告诫她“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梁思成夫妇回国后他就告诫他俩要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锻炼自己。他教导思忠不要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灭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在孩子面前,他给自己定下诫律,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梁启超要他们热爱生活,勤俭节约。

5、书信方式

梁启超的言教除了与子女面对面的交谈外,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书信展现的。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信,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11 919 日。到梁启超1929 年去世,在17 年间,了1914 年和1917 年两年没有家书外,其余15 年,直到去世前三个月,梁启超每年都与孩子有书信往来。这15 年,他每年给孩子的信少则几封,多则几十封,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些家事,有的长达几千字,有的讨论国家大事,政治问题,有的分享家事趣闻,有的就是纯粹的与子女聊天谈心。在这些家书里,梁启超放下家长的架子,把自己和子女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像朋友一样对子女的人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教育和耐心的指导,其内容包括求学、勇气、坚持、处世、健康、理财、政事等。家书不光内容丰富,其所用语言皆充满感情而且平易近人,易于接受。

6、凡做学问要猛火熬VS慢火炖

“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起消化作用融洽”

7、家庭氛围的熏染

作者披露,在其丈夫杨友麟出国学习前夕,其母梁思庄在考试前教他口语会话,在两星期内使这位“英语哑巴”能够在口试时与老师进行简单的交谈。梁思庄经常用录音取代写信传递消息,以帮助子女或是年轻人提高英语。她每天晚上女儿提醒她吃药时必须说英文:“Have you taken medicine?"她就用英语做出各种不同的回答。

 

思考:梁氏家族三代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剧?

梁从诫的一生,又“薪火续传”着其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命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似乎只为时代而生,只为奔向社会苦难而去。

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三代人走了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典型中国知识份子的人生道路。他们都不喜欢政治,但政治都找上门来。谈到三代人的不同,梁从诫曾悲怆地说:一代不如一代。学问祖父最大,父亲在建筑学上很有成就,我只是对中国现实的了解比祖父和父亲都深,在社会底层八年,直接感受到老百姓的痛苦。“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梁从诫曾说:因为中国政治文化是不能听,也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的文化。而他们三代人恰恰都说的当权者之外的声音,结果都遭厄运。其实,他们是秉承一片爱国之心。

yoyo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读书报告会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yoyo/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