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前学校教育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应用奖励和处罚措施的时候均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从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并分别提出建议。
奖励措施
奖励是学校教育中用得较多的激励方式,是表扬学生良好行为和品德的强化方式。在平时的工
作中,我感觉目前学校的奖励措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形式单一,奖励面不广
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应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评优的方式。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绩优良程度与进步程度进行表扬,另外就是对学生干部进行表彰。对于荣誉的颁发,多以公开颁发奖状为主。这两种奖励涉及面有限,受表彰的同学不多,以进步奖为例,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获得进步奖人数约为5人,仅占10%左右。
2.时机延迟,奖励不及时
学校一般都会制定了一套表彰学生的制度,在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后对学生进行半期或学期表彰,在全校性或者全级性大会上对学生的阶段性表现进行奖励。但是这种奖励的时机一般比较滞后,没有及时在学生出现值得奖励的行为之后进行必要反馈与强化,其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效果远不如及时奖励的好。
建议:针对学生的表现设置不同内容的奖项,如打扫卫生方面的积极分子、做作业方面的标兵,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奖励这种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被表扬的机会。
对学生的奖励注意时效性,“趁热打铁”!比如近期没有全校性或全级性的大会,可以利用班会课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公开颁奖与表扬,也可以利用张贴喜报与公告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
惩罚措施
惩罚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成了教育的下下策。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从“教育为先,惩罚为后”的原则。我认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惩罚手段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不教而罚,以罚代教”
所谓“不教而罚,以罚代教”,就是在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之后进行简单粗暴的惩罚,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即“治标不治本”。这种惩罚措施很常见,比如早读期间,A同学迟到,老师的做法是让其整个早读期间站着读书;B同学没有完成昨天的作业,老师的惩罚措施是命令其将作业抄两遍及时上交……以上这两种惩罚的措施都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治疗,没有设计学生的认知层面,没有深入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没有完成作业的原由。最好的纠正错误的做法是在进行行为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治疗,不仅对学生一次的偶发问题行为进行反馈,也能产生较长时间的教育效果。
2.“不敢惩罚,不会惩罚”
对学生的惩罚基本上有两种,即施予一个不愉快的刺激和剥夺一个愉快的刺激。但是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惩罚行为导致的一些后果使得“惩罚”成了一个敏感的词汇。有些学校和教师在社会与家长的压力下,出现了“不敢惩罚,不会惩罚”的情况。比如,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之后,较为经常地联系学生家长,将教育的任务交给家长,这是“不敢惩罚”;有些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合理化,不予以必要的惩罚与反馈。
建议:正确认识“惩罚”的内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在学生出现问题行为之后,先了解其原因,通过认知层面的纠正之后再采取必要的惩罚行为,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行为负责人,得到相应的“后果”,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