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22/1/17 20:48:00
>>学会和同学相处

近年来, 社交恐惧症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通俗地讲,这就是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障碍。而这个问题的产生可能是自身的经历引起的。因此,孩子在刚步入小学的阶段,与同学交往的能力比学习能力更迫切需要家长关注。如何让孩子在班级交到朋友、融入集体呢?

我认为与同学交往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我把它们成为三“不”原则,“不要”的“不”。掌握这三个原则,孩子就可以学会和同学相处。您不妨听听看!

 

让孩子学会和同学相处三“不”原则,第一个“不”,是“不自我中心”。

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甚至是家庭的中心。大人们都围着孩子转,对孩子有求必应。当孩子进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失去中心的位置。这时候,如果孩子还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肯定会碰壁。我们要教会孩子,接受身份的转变,不以自我为中心。

首先,与同学相处时要尊重他人。所有同学都是各自家庭的重要成员,来到学校当中,都成了新集体的一份子。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处时,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其次,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每个小朋友的成长轨迹都不相同,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家长们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做得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接受他人的不同,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第三,懂得换位思考。前面说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同学们相处时难免会有意见分歧。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理解他人,接受不同的意见。

 

如果孩子能够摆正心态,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能很快接受身份的转变。而这只是融入集体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同学相处三“不”原则的第二个“不”——不斤斤计较。

 

孩子与同学的来往当中,有时候会付出情感和行动,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友谊和回馈。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平衡,不必过于斤斤计较。

低年级的小朋友自控能力不强,与人相处过程中比较难把握边界的问题。比如将自己的物品摆放到别人的桌子,翻看别人的书等。对于这种很小的事,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到宽容待人,不要动不动就报告老师。

我们教会孩子宽容对待他人的小过错,也要告诉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自己的言行对别人造成困扰。比如,共同做值日的时候,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让同学多干活。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知道向别人索取不懂得分享,占别人的便宜。

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有时候会出现“你争我抢”的情况。比如大家都想挑选好座位,排队的时候都想更靠近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家长们可以列举一些类似的情景,教育孩子在这种小问题上懂得退让,让同学之间的相处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我们前面讲了三“不”原则的不以自我为中心和不斤斤计较两个原则。也就是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要接受身份的转变,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尊重他人平等共处,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另外,教会孩子在与同学来往的过程中,要宽容对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贪图小便宜,同学在一些问题上要懂得退让。

 

我们教会了孩子尊重他人与不与人计较,做到没事不惹事。这还不够,我们也要教会孩遇事不怕事。这就是三“不”原则的第三个“不”——不委曲求全。

不与人计较,不意味着一味退缩。在涉及到安全、尊严、信心等问题上,我们要教会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据理力争,拒绝无理的要求。

第一,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是极具个性的,要形成自己的看法。平时我们要引导孩子凡事多思考,形成观点。在班级活动上、课堂讨论中,不要害怕发言,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到班级生活当中。

第二,必要时据理力争。

我们前面教会孩子尊重、宽容和退让,不等于教孩子懦弱。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让孩子据理力争。比如,某个同学经常借走文具又不还,我会跟孩子说,同学忘带文具可以借文具,但是必须有借有还。必要的时候提醒同学记得还文具,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拒绝无理要求。

与同学相处过程中,需要互帮互助,但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触及自己的底线的时候,我们要教会孩子敢于拒绝。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与他共同面对。

yueshuangzhou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同学交往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yueshuangzhou/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