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7/1/14 20:34:00
>>书评——读《新班级管理》的设想

读《新管理班级》的设想

 

001班主人制度

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更应该让学生们享受具体而精细的帮扶。鉴于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取消班主任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班主人制度。也就是说,班级的主科老师人人都充当先前的班主任角色,大家共同管理班级。

这就像一场篮球赛,场上5个人,如果只安排某个主力冲锋陷阵,而其他队员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不很情愿配合作战,那么这支队伍难免失败。换一种方式,队伍中不设主力队员,打整体战,人人都是主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擅长带球的就带球突破,分球配合;擅长投3分球的,只要有机会就放手一搏;擅长打篮下的打篮下,擅长防守的防守,等等。先确立人人为主力的观念,然后强调整体作战的战术,再根据对方球员能力的差异性,调整我方打法,充分发挥我方队员的长处,将球传给最适合进攻的球员手中,那么打胜仗是家常便饭。

在一个团队活动中,成功往往归属那个人人都为主力的队伍!人人都是主力!如此一来,一个班的老师,就不会出现干的干,看的看,甚至还有人等着看笑话的局面。班级管理采取班主人轮流值周制度,语数外三科老师各负责2个班,每3周值一次,其他学科预设3个班每4周值一次。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享受管理津贴,人人担起管理职责,人人在参与中成长。

002精细化管理

我们的班级管理还可以做得更加精细,做到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不是老师包办学生该做之事,从而剥夺孩子们培养能力的机会。精细化管理,是在孩子们缺乏动力时的鼓励,目光迷茫时的指引,遇到困惑时的点拨,需要关爱时的呵护,做得很好时的及时肯定或表扬,等等。说到底,精细化管理就是老师跟踪着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在绝大部分时间,老师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例说:老师/妈妈帮助孩子们系鞋带,不是替孩子将鞋带一个眼一个眼地穿好,更不是穿好鞋带后让孩子将脚塞进去然后还帮孩子打结;而是我们想办法让孩子们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其一,我们可以解开自己的鞋带子,一个眼一个眼地穿过,再慢慢地打结,给孩子示范如何系鞋带。其二,我们可以让他们解开已经系好的鞋带,由结果到过程反推,寻找系鞋带的办法。其三,我们更加可以让孩子们先自己想办法系鞋带,如果做得好,除了表扬,你无需做其它事;如果系法错误,可以让他们先自己改错,再摸索。

期间,当孩子们怀疑自己时,我们要及时鼓励,讲清楚摸索的价值;当孩子们自暴自弃时,我们要及时安慰,因为许多成功都是坚持再走一步的奖赏;当孩子们洋洋得意时,我们也不妨适当提醒或者让他走点弯路从而自我纠错;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不天性主观,不崇尚包办,充分相信孩子,耐心等待孩子,给予他们自我探索与纠错的机会,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加易于得到发展,也就更加有可能越变越聪明,虽然起步可能晚一点。

 

003实施导师制

要落实精细化管理,往往离不开实施导师制。实施导师制,将全班所有学生都分配给班主人。即每个班主人都要担任一部分学生的导师,就像大学老师带研究生一样。每个老师所带人数,总量控制在15人以内。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因为在高一年级时有9门学科,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语数外老师普遍教两个班,所以每班78人;其它六科老师由于所教班级多少有差,所以每人每班带24人。进入高二年级之后,剩下6门主科。其中语数外三科老师所带人数不变,其他三科老师一般应该调整为56个学生。

为了让班主人更全面接触更深入了解更多学生,我们往往采取轮换学员制。一般采取按照学号轮换的办法,每学期轮换一次。如,语文老师在高中6个学期中,分别带18号,916号,1724号,2532号,3340号。我们不主张由学生来挑选老师,个别情况实在特别,另当别论。就如我们不拿芙蓉花与牡丹花做比较一样,我们对待学生不分彼此,不以学生成绩好坏论英雄,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自我;同样我们对待每一个班主人亦如此,不按资排辈,不评优秀,能者多劳,先进帮后进,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各尽其能。

此外,为了让导师制永葆生命力,我们必须每个月登记与检查。我们要求每个导师、学生都要填写一张调查表,就导师制开展的情况做出必需的登记与自我点评。教务处与教研处及时统计、总结及分析活动情况,然后分年级召开导师制师生全体会议,年级长总结导师制活动的得与失。保留做得很好的方面,改进不够得力的方面,从而推动导师制健康发展。

调查表的内容:

①谈话次数(必须有保证);②谈话涉及哪些方面(可以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呈现);③谈话在哪些方面有成效;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两条都可以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设置)⑤你适合哪几种交流方式(例如,倾听式,演讲式,采访式,座谈式,书信式,电话式,等等。还应预留空地让他们自己写);⑥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可以做选择题: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公民,为家庭解决困难,为鄱阳的发展做贡献,利国利民等等);等等。

 

005班主人定期培训制度

无论老师内向还是外向,也无论老师口才是否出众,只要有相应的制度与规范,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人。我们培训的目的,不求打造个别英雄级别的班主人,而是要打造一个优秀团队,从而发挥整体力量。只有让每一个班主人都变得优秀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合理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如何实现目标?我们首先要制订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打造优秀班主人的制度;其次我们要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相关培训,使之能够熟悉内容并熟练操作;再次我们的培训是开放性的,是为不断完善制度而举行的;最后班主人要接受学校管理层的跟踪调查,还应该在执行存在偏差时接受提醒。

培训既是校领导的事情,也是每一位班主人的事。因为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发言权,都是这种新制度的执行者与完善者。

各班班主人每每有好的创意,可以先行在自己班级内部先行试验,做好观察,记录过程,分析进展,总结经验,然后有条件地推广。

培训的形式:一先行者开展讲座;二参与者参与座谈;三找到感觉的执行者代表发言;四开经验交流会;五不断完善,形成可具体操作的制度。

以上培训仅仅是围绕做好具体的班级管理而进行的,相较于做好一个中小学老师,一个中小学班主人乃至是一个有质量的教育者,这些是远远不够。我觉得,我们务必还要开展两项培训:创新教育与处世教育。

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词。“创新”本义为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现代理解往往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其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例如: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改造、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因而,我们可以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中创新意识是核心。

zhanbaoshengli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zhanbaoshengli/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