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这个寒假不寻常》中,“寻常”,《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平常”,是形容词;“不寻常”即与平常的情况、状态有异。 “这个寒假”起限制作用,即这个寒假期间拥有的有异于其它寒假或其它时间的“不寻常”的见闻、感受或体验。“这个寒假”限制了“不寻常”的见闻、感受或体验产生的范围是“这个寒假”,而非其他时间段。作文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又关注到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写一篇记叙文”,明确了本次的考场作文的文体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7版第615页)。因此,考生只要写出了自己完成某件事或达成某个目标的经过、结果及感受,均是符合题意的作文。 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要学会观察、感受、体验生活,并乐于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能较好地考查八年级学生观察、体验、思考、感悟生活的能力,能较好地考查这个阶段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次作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审题有偏差。大部分学生能扣住题目中的“这个寒假”写刚过去的寒假生活中“不寻常”,但有一些学生写成了小学发生的事情,若干年前寒假中发生的事情,或网课期间的事情。 ②立意不高。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整地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述寒假生活中的“不寻常”之事,但缺少自己独到深刻的思考,或者思考深度有所欠缺,仅仅就事论事,没能写出对 “不寻常”事件的启示、思考等,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②内容空泛,偏离题意。有些文章通篇简单叙述、泛泛而谈,事件丝毫没有“不寻常”之处,难以从事件中得出较深刻的认识。例如很多学生写过春节,前半部分写家人做年夜饭,后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发红包、看春晚,殊不知任何一个寒假都会过春节,刻画一样的习俗实难体现“不寻常”。 ③陈述性口语太多,缺少细节描写,淬炼语言意识不足,很难吸引读者。 例如,有学生写自己亲人在这个寒假因新冠去世,全篇陈述亲人住院、探病直至去世的经过,没有对人物的神态、肖像、动作等做细节描写,写了哭泣却也没有做情感宣泄,语言乏味无力,无法打动人心。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训练学生作文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善用教材,用好教材中的选文作为写作范例,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汲取教材选文的营养,引导学生从所学教材中学习写作方法﹑语言表达。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写作的范例。如《社戏》一文的中的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鲜活颇具个性的人物描写,清新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视听嗅触味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化静为动妙用想象等;从第五单元“游记”的阅读和学习中,把握游记的写法,欣赏品味精妙的语句,领会其多样化的语言风格,思考并尝试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技法,采用片段仿写等方式渗透给学生。课堂上,多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有自己独特的领悟。还可以结合课本的项目模块如“民风民俗”“学写读后感”“学写演讲稿”“学写游记”“学写故事”,进行专题训练。同时穿插写作技法的专项训练,如审题、立意、生动的描写、点扣题、升华主题、开头与结尾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习方式。例如,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跟帖”活动。“猜猜他(她)是谁?”作为人物描写训练;《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改编课本剧并举行表演交流活动;学习游记,可以开展“大爱中华,畅游天下”的游记写作评比和展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