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上海作文题之我见
[ 2015/4/2 9:21:00 | By: 瓜哥 ]
 

上海作文题之我见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沙漠,所以你是不自由的。”

注重辩证思维,“文以载道”是作文的基本原则。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因为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此次作文题延续了上海卷命题特点:即不给出封闭性的主题,而是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情境,给出更大的思考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这样的题目,写得怎样与命题无关,与审题有关,考的不仅仅是逻辑思辨力、写作技巧,还有人生观价值观,很有思维张力。

面对这个命题,很多同学甚至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题目谈的是自由与不自由的去向,就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和社会规范的不自由。你需要在一个社会规范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你个人的个性、独特性、思想性、能动性,但是你又不能过分地挑战和藐视社会的一些共同认同的基本价值。或者写自由与不自由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某种东西的实现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才行,放弃面子,放弃依赖甚至放弃生命。总之,抛弃一些东西才能做到真正自由。但我以为,撇开具体情境,抽象空洞地谈自由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人脑洞大开,题目一出来,就有特级教师大谈,人是自由的,但自由又是有限制的。人是不自由的,自由在不自由中,不自由是自由的前提条件。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受制约的自由。自由,是指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与约束。自由,是那么美好。有史以来,多少人为之讴歌、追求、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于人的意义何其伟哉……

靠!学生之所以缺乏思维能力,其实基本上都是中学语老师影响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基本的逻辑都不讲,就会绕概念,这不扯淡吗!

算了,别“愤青”了,还是回到作文题上来。

应该说,这道作文题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从审题的角度来看, “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挫折或艰巨的任务等。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已的苦衷。攻克难关的方式方法你可以选择,是你的自由;攻克难关本身是历史的必然,于国与家于己别无选择,否则事业则无希望,这又是不可自由的,而且,只有经历这种“不自由”的必然选择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正如蚕化蛹,蛇蜕皮,都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无法逃避。

材料提供了具体图景,但同时不乏想象空间,考生可以结合个人情况,将其转化为生活实际与感受,比如解决什么问题、克服什么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获得自由。这对于任何作文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讲,从不同层次展开行文。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必须”则表达必然性。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但不管如何立意,都应该扣材料展开,而不能脱离材料。我查了一下,有一份标杆卷就是抽象地谈自由与束缚的,据说只扣了1分,对此我非常不满,作文怎么能这样理解呢!呵呵,或许我的写作思维已经彻底“广东化”了

下面简单说说怎么写。沙漠如何穿越?有几种方式,一种逞一时之勇,莽莽撞撞闯进去,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丧身于茫茫大漠;一种搭别人顺风车,坐享其成,既无所难,亦无所得;一种自己精心准备、秣兵厉马,然后奋勇前行,艰苦备尝,闯出一条路,开辟一个新境界……不自由的是处境,自由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过程,什么样的过程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便是人生的收获和风景。就像随波逐流、懒惰啃老、或者有目标有雄心有准备的奋斗,都是人生,却是极不一样的人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面临不同的沙漠,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穿越呢?

比如你可以写曼德拉,老人被关押27年,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几乎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按说出狱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应该是以牙还牙,但他选择了宽恕:“如果我牢记了仇恨,那我的心就还在监狱中。”他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人类的理性。类似的例子还有苏东坡,面对苦难,他淡而化之,“也无风雨也无晴”,而不是让苦难左右自己的人生。记得我曾给大家推荐过一句话:“什么人经过我的生活,我无法决定,但什么人停留在我的生活中,却是我可以选择的。”至于联系高考,相信是大多数同学的必然选择,不赘述。

苦难是我们的宿命,但选择是我们的尊严,是人类的理性光辉,是人之为人的神圣所在。这才是这道作文题的根本,与“自由”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 标签:高考 作文 研究 
  •  
    Re:上海作文题之我见
    [ 2015/4/3 7:53:00 | By: jianhuile ]
     
    jianhuile“自由与不自由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句表述欠严谨,也许是原本是思维惯性使然。“自由与不自由”是一组矛盾概念,“鱼与熊掌”是一组反对概念,两者怎么能等同呢?长期以来,国人总只关注与“生”与“义”对立非常态,却没看到两者原本就应“兼得”的常态;这很悲哀。中华民族确实涌现了无数“舍生取义”的英雄,然而我们为此自豪的同时,是否看到了这“英雄辈出”后面的民族苦难呢?
    以下为瓜哥的回复:
    矛盾与反对之说的确让我恍然大悟,谢谢李老师的指教。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