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2017/6/21 8:55:00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后记

一次小改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后记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常常会以读诗、解诗、背诗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内容,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结果原本含意隽永、意境深远的诗词就这样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而且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只负责听,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这种带着严重的考试痕迹的学习方式很有可能收效甚微。

3月份我上了一堂诗词鉴赏课,我们学习的是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本词需感知辛词用典的特色,从而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上课开始,我们通过回顾初中学的两首有关诗词《次北固山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引出京口北固亭并非一般地点。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学生领读和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迅速把握整首词豪放、沉郁的情感基调。下面的环节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探讨。针对课文开篇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我向学生提问英雄指的是哪些人。学生告诉我是孙仲谋(孙权)和刘裕。我再追问:为什么作者在如此远大的空间和悠久的历史中只选择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仔细阅读课下注释再加以思考就不难发现:孙权曾在京口建都,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刘裕则在京口长大,后来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作者辛弃疾此时登临京口北固亭,自然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英雄,仰慕他们能够建功立业。第二个问题是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读懂了注释,却不知作者为何要写这两位英雄,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我们希望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在有参考资料的前提下,也要自己去阅读,并作深度的思考。词中除了孙权和刘裕,还写了元嘉(宋文帝刘义隆)、拓跋焘及廉颇。他们与作者又有何关联呢?有学生猜测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是说南宋朝廷中有人也像元嘉一样未作好充分准备就仓促北伐,作者在这里是借古讽今。此时我引入了本词的写作背景来印证学生的观点,事实上他们的猜测是合理的。这种合理猜测的背后是辛弃疾用典的目的所在,意在讽刺当朝草率行事之人又不能表露得过于直白,只能用此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这就是作者写作技巧的高明之处。再接下来,作者通过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描写当年经过扬州时见到抗金烽火弥漫的景象,但后面却文笔一转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明自己的担忧,学生在这两句的理解上明显遇到了困难。拓跋焘本是外族入侵者,南朝刘宋的子民竟在他的祠庙前祭祀,鼓乐喧天,闹得不亦乐乎,说明人民民族意识已经模糊,敌占区庙宇里旺盛的香火,是为了表达作者那种“土地与人民已非我有的感慨”,以此突出诗人的沉痛。联系南宋实际,词人辛弃疾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时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金人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词的结尾写廉颇的故事则婉转流露出词人不受重用的愤懑,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力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通过一连串的发问引导学生了解每一个典故的用意,通过古今结合,进行理解性的思考与学习,加深学习的印象。

这一堂课我尝试作了一点小改变,不再是由老师单纯地讲授,更多的是让学生多去参与,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比如朗读的环节学生为学生点评,研习课文前学生自主发问,小组讨论等,都给了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探究的空间。因为课文内容用典丰富,慷慨纵横,仅仅通过读诗、释义、背诵的常规教学思路,可能激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因此我在备课时还对文本作了深度的研究,并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想让他们真正领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要考虑他们的学习需要,我很高兴看到很多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我愿意帮助我的学生们通过文本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让他们去体验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古典诗词,去感悟诗词中洋溢着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

liangliang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反思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用户公告
    请稍候,载入中。。。
    时间记忆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最新回复
    请稍候,载入中。。。
    我的好友
    站点信息
    请稍候,载入中。。。
       http://blog.sysuschool.com/u/liangliang/index.html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