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载入中。。。
 
 
2019年上学期期末高一作文评卷总结
[ 2019/1/21 11:07:00 | By: 瓜哥 ]
 

2019年上学期期末高一作文评卷总结

作文平均分42.62,标准差4.58

本次考试还是延续以往的传统,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只是作文题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以往的作文题通常是记叙议论两便,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拿手的方式入题,但“独乐与众乐”这道关系型命题明显偏于议论写作,让很多老师和进行了一个学期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同学猝不及防;尤其是这个材料没有注明出处,学生也没有学过,因此在概念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偏差,不少同学是倒在起跑线上的。用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的话来说,这不是考写作能力,是考语言积累与理解能力,即阅读能力,似乎宗旨有偏。当然,本着不得妄议中央的精神,还是回到评卷本身。

一、本次作文暴露的最大问题还是概念理解。高中作文不同于初中的最大区别,我以为还是概念,能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区别类似概念之间的差异,避免似是而非的模糊错误,是高中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标志。比如这道题,很多学生把“独乐”理解成了广州话里的“独食”,所谓“独食难肥”,高铁霸座,买票插队,校园欺凌,把共享单车加上私锁独占,重庆綦江乘客蛮横而致公交车坠江,制售假冒伪劣谋取暴利,皇帝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个人私欲等,这种类似的写作材料问题其实还是概念理解出现了问题,这是真的不懂这个词的意思,倒不一定是学生非得要污名化。

或者将二者简单对立。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生活中听过“独乐不如众乐”,于是简单粗暴地对待这一概念。独是少,众是多;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打游戏看漫画吃零食,而我独自学习钻研;封建帝王是“独”,今天全民是“众”;汉奸投降是少数是独乐,抗战军民是多数是众乐;所谓“众乐”,必须要牺牲小我,奉献个人权益甚至生命以成就民族国家利益,成就多数人的快乐……不可否认,材料没有注明出处,学生把“独乐”对应成生活中的低头族,沉浸在手机社交或游戏中,从中体会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但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比如打羽毛球或打网络游戏,这玩意儿你就是想“独”也独不起来呀;比如中国女排众志成城,比如屠呦呦研发团队,比如企业内部精诚合作,虽然人数众多,但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讲“众乐”似不合适。

还有些似是而非的例子,比如个人承包家务,这是“独”,且不说是否真的“乐”,但这一举动使全家人快乐,这是“众乐”而不是“独乐”;分享个人的秘密,真心话大冒险,这个是不是“众乐”,相信让很多人踌躇;麦当劳里的饮品第二杯半价,这不是提醒你要分享要追求“众乐”,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再如孔融让梨,这里关乎谦让或自省,而不能非得牵强地说他让了就是舍独乐而求众乐。

其次,所举材料必须满足“快乐”这一前提。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即使是类比,怕也与“乐”无关;一个人过生日,那是“独”,孤单冷清,但那不是“乐啊”;那些伟大的诗人作家因孤独苦闷寂寞郁郁不得志,转而以创作“舒其愤”,屈原司马迁李白等,试问这是“乐”吗?大概只有陶渊明王维苏轼少数人自觉的选择可以适用这一概念。再比如谈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改革开放,联系一带一路,我理解,要把这个素材和命题联系起来谈,如何从“独乐”“众乐”的角度来解释,恐怕费老劲了。

高中生作文,不缺生活积累,之所以举例失当,通常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对适用的范围缺乏清晰的辨析所致,不可不察。重点强调这个问题,也是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二、选材或举例问题。素材问题其实是视野胸怀格局的反应,对于成长中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关乎精神成长、价值观人生观的大问题,面对选拔性的高考,不可不慎重。记叙文选材最多的是分享零食,切题是切题,但格局太小,说明思维还在初中阶段。聪明的学生会写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从小时候只知道独乐,只有个人世界,现在知道分享知道敞开胸襟接纳他人;或者写自己通过阅读,丰富充实自己,体会“独乐”妙味;或者写以前为自己争取荣誉,无人喝彩,现在为集体争光,全班同学呐喊助威,异样的体验让我觉醒。这样的眼界与领悟才是老师欣赏的,比如样卷1号和3号文。至于议论文,比如写科学研究孜孜矻矻,“恒兀兀以穷年”,这样的“独乐”是不是更有意义?写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大家做慈善公益,科学研究回报社会,这样写“众乐”,胸怀气魄自在;相反,聚在一起才会有快乐,打游戏,谈论明星八卦,分享别人的糗事以取乐,还有赌博抽烟,甚至团伙作案,也可能合适,但不觉得太猥琐吗?我们之所以推崇2号文,不正是鼓励“为国为民”的仁者情怀吗?所以,老师们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可不强调主题的重要,倒不是引诱鼓励学生说假话,而是通过训练,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才是成长的重要内涵。

三、文体写作尚不得法,具体体现为:

记叙文入题太慢。虽然说高中作文,写记叙文难以深入,但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习惯了首尾点题议论,记叙从头到尾全都交待清楚,平淡如水,而不会只截取一个细节片段,放大矛盾冲突来处理。1号文和3号文之间的差异,其实就在这里。只是大家以后都改写议论文了,不赘述。

议论文不得章法。结构语言上的问题就不多说了,太普遍,没有经过规范严格文体训练的学生能够完篇,已经很难得了,所以本次评卷中没有苛求。比如举例太长,导致文体不明,或者以例代论述,全文只有一个观点反复提及,不见思路。这里只提出一个小问题“偷换话题”,不谈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岔开话题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利才是唯一的,其他都是形式”;“众乐”重要,所以合作才是第一位的,转而大谈合作,或者谈团结的重要等。从评卷来看,高一学生其实还是可以进行一些议论规范的训练的,比如并列式议论文,本次作文就出现了不少,2号文只是其中典型。比如就有同学围绕“化独为众”,分别谈分享,奉献,和谐。有学校老师已经开始“抢跑”了,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特点,所以得分可观。

四、没有抓住“与”这个关键词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标题中的“与”是非常明确的提示,比如由《阿房宫赋》想到,若无“众乐”,“独乐”也不会长久,秦就二世而亡了嘛。聪明的学生会高屋建瓴,紧扣两者关系来谈,比如“独乐”不如“众乐”,或者反过来,也许概念理解有瑕疵,举例失当,但全篇中心明确,紧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展开,让老师读得很舒服,分数当然不会差。但相当多的同学几乎只提及其中一个,只谈“A不如B”,讲一个概念的好处,而另一个只是作为垫脚石、反派角色出现,其内涵完全是模糊的。比如武亦姝学古诗词当然是“独乐”,但她的成功可不是因为打败了其他人的“众乐”。

调动课文积累,举例贴切,文采斐然,是本次评卷时发现的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值得提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是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王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是欧阳修;“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林觉民……这是正面示范的好例子,谁说高中语文课文没有用呢!

 
 
  • 标签:作文 总结 
  • 发表评论:
    请稍候,载入中。。。

    请稍候,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请稍候,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请稍候,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请稍候,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请稍候,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请稍候,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